这并不是一条孤立的新闻。在去年,深圳市政府就已经向市民承诺,到2015年,全市80%的社康中心开展家庭医生责任制,50%家庭签约拥有自家的家庭医生。今年在上海,当地政府同样承诺,未来五年内将实现全民家庭医生制,通过家庭医生,家家户户可在家接受远程专家转诊会诊、定时定点个性化健康指导。 当前,已经有足够的信息与事实支撑这个观点,全面推广家庭医生责任制,实现让每一位公民都有“家庭医生”已经是大势所趋。问题只在于,地方政府是否真正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又是否愿意进行足够的卫生投入,未雨绸缪地进行家庭医生制的卫生建设?
在我看来,决定家庭医生责任制成败的核心角色是家庭医生,他们提供的医疗服务质量水平高低、他们是否能够胜任这一种工作?这是关键所在。在一个卫生系统中,他们将扮演一种什么样的角色?首先,家庭医生就应该是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必须经过在医院内、外、妇、儿科的相关培训,具有全面的医学知识,以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其次,他们还应该有区别于从前 “坐堂等病人看”的被动服务态度,转换成另一种主动上门提供服务的意识,在24小时内,时刻准备为居民服务;最后,他们还有另一种身份,家庭医生们应该担当着一个国家医疗系统的医疗花费控制的关键角色,掌握患者住院的标准与审批权力,负责转诊工作。
但很遗憾地说,在当前,能够胜任并且愿意去担任“家庭医生”角色的全科医师人才还太少,还远远不能满足未来几年的现实所需。问题出在哪些方面?
首先,全科医师的待遇与地位一直偏低,毫无吸引力,有资历的医生们根本不愿意去从事这一种性质的工作;其次,由于淘汰与流动机制不健全,相关法规和现实情况完全限制了医生的流动,大多数医生被牢牢地禁锢在他所属的医院。没有人才的流动与新陈代谢,家庭医生制度如何能够得到这种源源不断的“血液”供应?正如有人表达过的那个观点,中国发展全科医师,绝不单纯是一个培训的问题,而是一个医改(环节)的问题,更是一个解放医生的问题。
还需要指出的是,当前,在我国高校医疗人才的培养上,全科教育也一直未被重视,没有被全面纳入到医学教育中来。这是一种“先天不足”。
但无论如何,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是一种公民梦想,民众的健康需要“家庭医生”这一种角色来把关守卫。在未来几年内,我们希望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愿意积极承担起这一种卫生责任,给出一份“家庭医生制”全面推广的时间表,大力进行相关的卫生投入与制度建设。最后,实现让每一位公民都有自己的“家庭医生”的生活梦想。 (作者系医务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