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院长赖永洪日前做客大洋网时提出:目前不少家长孩子一生病就要求医生给孩子吊针,他建议家长不要强求吊针,应该交由专业医生进行判断。
这是个天大的冤枉!陷入动不动就给孩子挂吊针误区的,不是家长,而是医院;把错误当成“育儿秘方”忽悠的,也不是年轻的父母,而是某些寡德的医生。
记得去年的这个时候,我9岁的女儿在老家出现轻微发热和偶尔咳嗽。去一家三甲医院就诊,当班医生看了一下温度计,便下结论称是“流行病毒性感冒”,毫不犹豫地开出三天的吊针。我觉得有些小题大做,问医生能否不挂吊针。医生白了我一眼说,不挂吊针哪能治得好?医口金言,那就挂吧。三剂加一点点感冒药,花了190多元,也没能治好个感冒。末了换家医院,女儿哭着让我找家“不挂吊针的医院”。可我从社区医院到儿童医院,硬是没能让女儿如愿,到底又花了160多元,再吊了两剂“猛药”。
不必专家提醒,作为年轻父母中的一员,我就知道动不动给孩子挂吊针有“四害”:吊针中多掺有抗生素,幼小的身体容易产生依赖性、抗药性;人小血管细,反复试针的刺痛让大人也陪孩子流泪;挂吊针花钱多,几乎没有少于三四十元一剂的;孩子挂吊针大人受累,得寸步不离地全程陪护。可以说,对于头痛发热等小病微恙,没有父母愿意给孩子挂吊针,也没有孩子愿意去挂吊针,都是那掌握医疗技术的人给整的。要知道,在话语权与知情权不对称的专业领域里,家长哪有决定权啊?
然而,非挂吊针不能治病,正成为越来越多医生的“依赖症”。我很想问问这些医生,在医疗水平很差的年代,人们头痛发热都不挂吊针,这是为什么?有病即往身体里输液,这难道是医学进步的必然?
古人有训:良医惜药如金,庸医嗜药如命。良医之所以“惜药”,除了“是药三分毒”的警惕,还有替患者节省开支的大医情怀。而庸医之所以“嗜药”,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医术不精而患上了“药品依赖症”,患者其实是替医生“吃药”。另一方面,有那么一部分医生缺乏医德:可观的药品利润,不菲的皮条差价,绕不过的输液费,真是“针针见血”。有些医院为了利润,医生为了奖金,哪还管挂吊针给孩子、给家长的损害。这就难怪若干个庸医可以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形象了。
由于缺乏基础卫生知识,加之医保定点等僵化管理模式,我国的医患地位显著地不对等。患方唯医生之言是从,这就给“吊针依赖症”带来了机会。要解决这个问题,除提高公民医卫常识、搞活医疗市场、加强医疗行风建设之外,还要采取措施规范医疗行为,让患者对医疗用药充分知情,在就医用药上有选择机会和决定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