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存在广泛而激烈的争论,医改最终新方案迟迟未能露面。今年1月,由卫生部主导制定的一份以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及全民基本医疗、政府财政投入主导卫生事业为基本思路的医改新方案初稿,经媒体披露后引发来自各界的争论和质疑。在这种情况下,为集思广益、保证方案科学性和合理性,医改协调小组决定委托独立、平行的6家海内外研究机构参与制定医改方案。
据一位接近医改协调小组的专家透露,这6个研究机构分别是政府背景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两所高校——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及3家海外独立机构——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和知名的国际咨询机构麦肯锡。
据了解,世卫组织专家用“公平、效率(控制成本)、质量”三项原则来定义中国卫生系统的改革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认为中国医改首先要厘清政府和市场作用的边界。
世卫专家在方案中提醒说,为了避免卫生领域的“政府失败”(如服务提供方面出现垄断、缺乏竞争等),应该在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和定价上积极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即鼓励私营卫生机构参与医疗服务的提供上,政府的责任是制定明确的规则,提供市场所需要的确定性。
此外,世卫方案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操作性建议。如在医疗筹资体系上,建议改革对医疗服务供方(医院)的支付方法,逐步从目前的现金支付、病人付费过渡到预付和集资形式;引入总量控制、人头预算,取消按服务收费的支付办法;尽量减少病人自费比例到20%乃至更低;加强政府、保险公司作为卫生服务购买方的作用。同时,医疗保险应该逐步强制化,并普及到流动人群等更多的社会成员身上。相对于世卫组织在卫生领域的话语影响力,麦肯锡咨询公司此番成为中国医改的“高参”也颇为引人注目。
“请国外咨询公司来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这还比较少见。从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性上看,算是一个创新。”上述接近医改协调小组的专家评价说,“医改协调小组的用意是希望通过这种开放的工作方式来提高决策方案的科学性和民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