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医疗患上了美国病,中国的医疗体制患上了美国病,中国医改也患上了美国病!
中国的医疗卫生发展,患上了“美国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越来越“以疾病为本”,从“重预防”移向“重医疗”,从低成本移向高科技、高成本,越来越接近以疾病生理医学模式为基础,以高科技设备为手段的美国“先进”模式。实际上,人们需要医疗卫生服务的目的并不是这些服务本身——这些服务本身是很痛苦的,药是苦的,手术是痛的——而是健康。促进健康的最有效方式恰恰并不是高科技的治疗。在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医疗卫生重点在预防和消除传染病等,被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誉为“中国模式”。
中国的医疗体制,患上了“美国病”——政府一度曾希望市场发挥作用,通过市场竞争、政府购买等方式解决老百姓看病吃药问题,但是在市场机制的激励下,医生一般都有提供过度服务的积极性,只会推高医疗卫生总的支出,老百姓“享受”很多对健康来说并不需要的医疗服务,这是要学新自由主义的大本营——美国的模式。然而,美国是所有发达国家在医疗卫生方面表现最差的一个,人均医疗费用在欧美发达国家中最高,但是唯一没有实现全民覆盖的国家,医疗体制的总体表现和公平度在发达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二。
中国的医改,居然(或者说果然)也患上了美国病——医改越来越要被市场利益集团,尤其是医药公司“绑架”了。美国的医改一直也是热门话题,是历任总统选举辩论的重点之一。然而,美国的医改用一个美国学者的话说只是“改在嘴上(in mouth)”,实际行动缓慢,究其原因,很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既得利益集团,主要是医药公司和保险公司的不配合。
为什么说中国的医改也传染上了“美国病”呢?主要依据两个观察:
第一,3月18日叫停出台医改方案,一个重要的考虑可能是稳定资本市场。这一轮医改方案的出台可以说是一波三折,其间传言不断。从2007年初公开招标医改方案,就一直有“快生了”的传言,好不容易盼到去年11月14日生了个征求意见稿,征求了几万条意见,四个月后,又传言3月18日正式要生了,结果,还是没生下来。但是根据笔者的观察和理解,这次没有能生下来,并不是3月18日的“预产期”真如有关部门所说的那样是“误传”,而应该是出了技术故障:泄密了!——3月17日就看到好几家报纸报道说据可靠消息,甚至直言卫生部官员说3月18日医改方案将出台。本来政策出台早一些让大家知道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是医改已经影响到资本市场,资本市场也一定要影响医改。前一阶段,股市的医药板块一直表现不错,这与一直风闻医改方案出台有关,尤其是政府承诺8500亿医改投入,更重要的是据说这些钱首先要扩大保障覆盖,那不就是说要老百姓要多吃药了嘛!于是,大家看好医药板块,坐等消息坐实了。不过这些都是非公开的传闻,现在被媒体公开提前“泄密”,相信一定会对股市产生更大影响,尤其是连散户可能都要突击一下,在当前这个市场行情下,这种可能引起大波动的因素肯定是不被允许的。果不其然,卫生部出来3月18日辟谣说他们的官员没有说要公布方案,之后,据报道股市上医药板块有近3亿元资金紧急出逃。回想当初汇改的时候,也是泄密多次,股市振荡,最后选择了一个非股市交易日的半夜宣布。如果我的分析没错,那不出意外的话,这次医改方案的正式公布应该也会在某个周末。
第二,从这次公开“泄密”的几个报道看,记者特别提示大家注意,对11月公布的征求意见稿的重大修改主要体现在药品政策方面和强调市场机制的提法。记者们用的是“尤其值得引起注意“这样的强调词汇。征求意见稿被有些人批评为政府主导的色彩太浓,尤其是对于药品方面,有很多“统一”和“限定”的规定。仔细分析,确实如此,原来征求意见稿中关于药品生产和流通体制方面的重大战略都被修改为医药企业更喜欢的政策了,而且部分的修改,都主要是一些文字措辞的调整。从中可以感觉到,现在医药企业确实是一个具有整体意义的利益集团,他们也正在发挥着作用。换一个角度,从出席两会的代表委员来看,也能发现一些苗头,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没有,现在的两会代表委员中医药公司的老总们数量不小。道理也很简单,医药企业可是各地的纳税大户,这写“荣誉”自然也就少不了他们的。作为一个行业,在医改中,他们的利益一致的,也是容易团结了,相信他们为修改征求意见稿的一些有利老百姓而对他们不利的提法会不遗余力攻关。
医改是个大事,从民生的角度,这是老百姓当前最关注的焦点之一;从经济的角度,健康投资不仅拉动消费,更主要的是促进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从政治的角度,这是促进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措施,应该是中央的重要战略布局。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规律看,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是有效实现这些目标的可靠保障,所以,应该说从征求意见稿就能看出很多重大突破和亮点。不过从媒体“泄密”的可能的最终方案看,有些亮点和突破都抹去光彩,甚至被反突破了。从很多网民对泄密版医改方案的评论看,大家还是很明白的。感觉这样的修改方案出台,会大大削弱中央推动医改的政治目的。
对于医改方案出台的猜测,乐观点想,如果这段时间那能够再次进行一些修改,恢复一些亮点,这次的医改应该能更好的发挥作用,那么,就应该感谢那些泄密的报纸和记者们了,感谢提醒大家“尤其值得引起注意”。
悲观点想,当前经济形势越来越严峻,消费拉动不起,就业安排不了,工作重点必然转移,或许医改方案推出的“最佳时机”在越来越远离。如果财政越来越吃紧,那么医改的投入可能减少,力度可能缩小,甚至会草草收场,毕竟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经济形势不好,财政吃紧的时候大搞医改。如果不幸言重,那么我们还要做更大的努力,去迎接中国医改的第二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