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华山医院为首,上海多家三甲医院纷纷宣布将停止与挂号公司的合作。
业务跨京沪穗三地的医院网近日打出了“系统维护”的招牌,不再接受网上提交预约挂号申请。预约挂号服务覆盖面更广的爱康国宾公司称,一直还在接受网络或电话的预约申请;但考虑到政策面的调整,可以为会员办理退卡手续。
上海市卫生管理部门正多方收集有关意见,以便在《意见》正式出台后加强监管。不过,医疗专家资源作为一种准公共品,其合理高效分配仍有赖于新医改的系统工程。
预约挂号服务最早2002年在上海出现。作为健康管理公司提供的附加服务,刚推出是免费的。此后专门挂号公司大量涌现,免费服务也很快变为有偿预约,会员卡费用水涨船高。
出于对专家号源的争夺,挂号公司把诸多三甲医院也“捆绑”成利益共同体。上海从事预约挂号业务的元老级人士李伟(化名)称,业内最常用的办法是一次性买断某家医院或某几个科室一年的号额——挂号公司将自己所收的会员费与医院、中介系统提供商(网络或电话系统)分成,“一般的规矩是各拿1/3”。
有偿预约挂号使稀缺的医疗专家资源变为“价高者得”。
挂号公司超量发行会员卡的赢利模式,从一开始就预言了有偿预约挂号的不可持续性。李伟坦言,由于会员卡发行量过大,造成患者预约了仍看不上病。推出预约挂号业务的第二年,他的公司就不断接到投诉。
大医院对有偿预约挂号也越来越不配合。李伟回忆,到了2007年,一家挂号公司只要被会员患者投诉一次,就会被医院解除合作。“门诊挂号费只占医院总收入的5%不到”,上海一家三甲医院分管财务的副院长称,医院不可能因小失大。
此次卫生部出台的有关《意见》,彻底切断了医院与挂号公司之间的利益链条。
该《意见》同时规定,从今年10月开始,所有三级医院都要开展预约诊疗服务。
上海市卫生局人士介绍,上海去年就提出“推行实名制预约”,目前全市72家二甲以上医院都已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开展门诊病人预约挂号服务。
但医院的信息系统建设普遍比较滞后,人手有限,要在短时间内完全靠自身开展网上或电话预约“不太现实”。而且,医院分别斥巨资建设各自的系统,也是一种浪费。
业内人士建议,由政府建立一个完整的后台数据库,把各种渠道的预约挂号信息汇总,按照时间先后来进行分配。“这在技术上已经完全可行”,李伟称,后台系统已经可以做到定时预约,误差不超过十分钟。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梁鸿认为,“看病难”主要原因是高端医疗资源的稀缺,医疗资源80%集中在大城市,其中又有30%集中在大医院。此外,市民习惯性找专家门诊加剧了矛盾,仅靠预约挂号并不能解决问题。
即将出台的上海医改方案对此有所考虑。一种思路是建立三级医疗卫生联合体,并通过以联合体为单位的医保预付制来控制患者流向,在联合体内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就医,报销比例会有所不同,以此实行统筹管理与调控。
另一方案则建议,建立两个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即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体系和基本专科医疗服务体系,通过报销比例的区分来引导患者合理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