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14日电(姚培硕)2011年是中国医改近三年重点实施方案的“收官”年。翻开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内容占据了重要位置。《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在今年两会期间正式发布,16个城市新一轮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也在两会前夕开始。如何破解公立医院改革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纷纷围绕如何加强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等建言献策。
在医改五项重点工作中,公立医院改革是最复杂、最具探索性的一项工作,也是医改的重点和难点。2011年被明确为公立医院改革的“决战之年”。卫生部长陈竺在两会前坦言,公立医院改革还没有完全破题。
全国政协委员黄洁夫表示,虽然新医改取得很大成绩,但医改中最关键的问题顶层设计尚未突破,医改核心公立医院改革之根本也未触及。目前公平和效率难以兼顾,可以通过制度设计和监管相结合的方式解决。
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在列席医卫界别联组讨论时指出,今年公立医院改革重点选定县级医院。他表示,大医院隶属关系复杂,县医院则相对比较简单,在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上不仅能发挥“保基本”的作用,同时还能为公立医院改革积累经验。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从2010年2月启动,确定16个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和37个省级试点地区。各试点城市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对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钟南山认为是“抓到了点子上”。但对医改何时能见成效,他持谨慎态度“10年后才能见成效吧。”原因就在于他也认为,公立医院的改革“过程会很长”。
卫生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公立医院主要以“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为核心开展重大体制机制改革综合试点,争取有所突破。
“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在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这是2011年医改安排中的重点工作之一。任务能否完成将决定基本药物制度能否初步建立。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公室主任孙志刚表示,目前全国已经有60%的基层医疗机构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取消药品加成,药品的价格大幅度下降,平均下降30%左右,老百姓从中得到了非常明显的实惠。
全国政协委员刘革新提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一个意在普惠的制度,是从国家层面推进的民生工程,现在的问题在于执行。国家基本药物现阶段的执行情况,已经导致了基药生产的碎片化,现在基本药物生产的主流企业很多都觉得很困惑,这是很好的市场和政策,但现实中超低价中标价格的混乱,确实也已经成为影响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根源之一。
截至2010年底,基本药物制度已经在57.2%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安徽、天津、宁夏、吉林、江西、陕西、甘肃、海南等地初步实现了基层全覆盖。零差率销售后的基本药物价格平均下降30%左右。
两会期间,继去年12月国家发改委降低了部分外资药品的最高零售价之后,发改委再挥大刀,决定从3月28日起降低部分抗生素和循环系统类药品最高零售价格,共涉及162个品种,预计每年可减轻群众负担近100亿元。这是自1998年首次降价以来的第27次降价令。
“必须看到,药品降价虽然能够让百姓减轻药品费用的支出,但是关键还是要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心血管专家葛均波教授指出,应在此基础上取消药品加成,不能再以计算经营收入的方式来考核医疗机构的业绩,不能再用开了多少药、多少检查来决定医务人员的收入,切断公立医院内的趋利链条,同时建立有效机制抵制外部的牟利诱惑。
云南省副省长高峰委员建议,对偏远地区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改革医保管理体制,完善基本药物目录,让基本药物制度这项政策更加便民惠民。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两会期间表示,新医改以来,仅城镇就增加了参保人数1.14亿人,新农合、职工医疗保险、居民医疗保险三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覆盖超过12.6亿人,正在向着全民医保的目标迈进。
据悉,在扩大覆盖范围的同时,各项医保制度还不断提高报销比例,大部分地区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提高到60%。提高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等儿童重大疾病保障水平试点工作已于去年正式启动,4600多名儿童得到了及时救治。
今年,医保住院、大病报销比例将提升至70%,同时,报销封顶线也提升至不低于5万元。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医改”记者会上,透露这一惠民喜讯。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吴明表示,基本医保制度是医改五项任务中成效最为突出的一项。但是我国医保还是低水平,下一步医保制度建设一方面要提高保障水平,另一方面要采取措施规范医疗行为,控制不合理的费用上涨。“最终要把投入的钱用好、用到位。”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杜婕说,当前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三张网”由于体制分割存在明显“重复浪费”现象,建议打破体制机制障碍统筹城乡医疗保险制度,逐步构建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体系。
十二五规划草案指出,加强以县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倾斜。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完善鼓励全科医生长期在基层服务政策。
“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不只是盖楼、买设备,还应增加医务人员。农村医改后,医疗硬件设备基本齐全,更需大批医生。”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安乡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志英说。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副区长姚晓英提出让农民“点单就医”,采取措施激励医生“流动”起来。姚晓英建议,国家在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时,应该采取措施,加大对乡村医生的支援调配和合理调配力度,激励大量的好医生走到农民身边。“相比病人全家"流动",医生一个人"流动"消耗的社会资源要少得多。”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公室主任孙志刚日前向媒体透露,“争取两年内在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这对于百姓就地就医无疑是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