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源自中医学经典理论,有着深厚的国民文化背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三个层次,既着眼于未雨绸缪,又着力于阻截传变,扶助正气,强身健体。
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刘保延说,健康与疾病是人类生命活动矛盾的两个方面,如何把握健康、如何控制疾病目前有两种主要的体系与医学。其一,以病为中心的防病抗病体系——对抗医学;以人为中心的健康保障体系——整体医学。新型卫生健康保障模式则是在中医以人为中心的健康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吸纳对抗医学的成果和方法,从人体健康状态风险管理的角度,对人体健康状态进行系统分类,并将其作为健康状态的风险管理基础。
有人评价说,“治未病”,或者说健康管理,给中医药找到了新的方向,同时也因此让老百姓受惠。“中医药和西医相比,在治疗上的劣势显而易见,也是它过去日渐没落的原因,但中医药的预防保健功能却是西医无法比拟的,在中国也是基础深厚的。”
事实也是如此。今年1月,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总结一年的工作时称,“治未病”不但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也吸引了一批多学科的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在服务、研究、传播等领域积极开展工作。因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扩大了试点范围,遴选确定了两批、共46家“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涉及17个省(区、市)和局直属直管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