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事件中,两岁童呈现感冒症状,曾服用自备药品,在赶往医院途中遭遇堵车之后短时间内停止呼吸,这显然是一起有违常情的意外。关于原因,儿科医生认为存在多种诱因。
杨萱说:“儿童患病有两个特点,一是没有主诉,也就是说孩子无法清晰地表达自己身体的病痛,使得疾病的隐蔽性很强,不具备医疗知识的普通家长很难通过观察来确定孩子的病情。二是孩子很弱小,肌体抵抗力差,病情变化快,容易引起严重后果。在类似事件中,不洁食物、既往病史、突发性疾病、自行服药都可能是诱因”。杨萱医师呼吁,孩子要是有病,一定要快速去医院,不要自行服用药物。
据杨萱介绍,儿童的“感冒症状”并非是判断是否感冒的标准,许多疾病都会呈现“感冒症状”,切忌自行服药。“像肺炎球菌感染,流脑等疾病,早期都会呈现感冒症状”。而许多的“婴儿感冒致死事件”,真正的罪魁祸首却并非感冒。杨萱认为,婴儿死亡率常常被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普及“类感冒疾病”对降低婴儿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专家们看来,未遵医嘱服用阿莫西林应该成为关注的一个重点,因为这是一种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的非OTC药品。关于这一点,杨萱认为:“阿莫西林是抗生素,是处方药。在国外,使用抗生素是很严格的,需要经过医生的严肃诊断和严格审批。对于儿童使用而言,我一般推荐使用专门的‘儿童用阿莫西林’,一方面可以减少过敏,另一方面也减少抗生素带来的副作用。”
针对部分家长对OTC药物产生不信任的情况,杨萱认为:“OTC一般情况下不会有问题的。不用处方购买的药,应该是安全的。不能因为一桩没有定性的案件影响整个OTC药品的公信力。”OTC是英文Over The Counter的缩写,在医药行业中特指非处方药。我国卫生部医政处对非处方药是这样定义的:它是消费者可不经过医生处方,直接从药房或药店购买的药品,而且是不在医疗专业人员指导下就能安全使用的药品。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OTC小儿感冒药,小儿氨酚烷胺颗粒是一种在国内已经有十几年生产和使用历史的小儿感冒药,很多企业都在进行生产。据了解,国家对于这种药的生产有统一的严格标准。对于药品的过敏等不良反应,卫生部和各省都成立了不良反应检测中心来接受相关举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接到关于这种药品的不良反应信息。
由于非处方药可不需医师的指导自行服用,所以非处方药(OTC)的药品一般具有安全、有效、价廉、方便的特点。杨萱认为,尽管OTC的安全性可以得到保证,但对于婴儿、幼童而言仍然需要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原因还是婴儿疾病隐蔽性强,家长未必能“对症下药”!一定要迅速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