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医疗系统正在经受严峻考验。为保证市民能有序、尽快就诊,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要求各大医院延长门诊时间、增加诊室,各区医院开放所有社康中心,并呼吁轻症市民最好选择社康中心或就近基层医院分级就诊,合理使用医疗资源。
市甲流临床专家组组长、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周伯平认为,甲流疫情必须重视的原因有三个。一是甲流是全新病毒,普通人群对它没有免疫力,人人易感;二是它的传染性、传播速度和毒力都比季节性流感强,病情进展迅速;三是在深圳及邻近地区,甲流病毒在5到15岁的青少年间造成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病变,引起临床专家的高度重视。
专家一再提醒,孕产妇、5至15岁青少年、65周岁以上老人、具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高危人群要格外留意,避免遭受甲流病毒侵袭,避免病情向重症、危重症发展;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精神状态改变的患者,必须第一时间前往指定发热门诊就诊。
据新华社北京11月29日电 世界卫生组织27日发表的最新疫情公报说,目前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全球已造成至少7826人死亡,一周内(11月23日~11月29日)死亡病例数增加1076例。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发布首份甲型流感疫苗安全性报告,称这类新疫苗是安全的,迄今尚无证据表明甲型流感疫苗会引发任何严重副作用。世卫组织多次表示,这种病毒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异,疫苗和药物仍然有效。
世卫组织说,有迹象显示,甲型流感疫情在北美、加勒比地区和欧洲部分地区达到高峰。美洲仍然是甲型流感病毒死亡人数最多的地区,一周之内增加了554名死亡患者,达到5360人。欧洲甲型流感死亡人数一周之内从300人增加到至少650人。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甲型流感死亡人数达到1382人。东地中海地区和非洲地区的甲型流感死亡人数分别达到330人和104人。
世卫组织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甲型流感病毒在南半球和一些热带地区的活跃程度已经减弱。但该病毒在印度、尼泊尔和斯里兰卡的活动在加剧。在东亚地区,甲型流感病毒仍然很活跃,尤其在蒙古国,甲型流感传播达到一个高峰。
市儿童医院每日门诊量超5000人次,北大深圳医院门急诊患者翻倍
讯 (记者 彭 蓓实习生吴仲舒)昨日,记者走访市内几家大医院了解到,近一周,多家医院门诊、急诊量比平时增加了一倍,医务人员工作压力激增,尤其是市儿童医院,每天门诊量在5000人次以上。
昨日上午10时,记者在市儿童医院门诊大厅看到,尽管此时在窗口排队挂号的人已经不多,但医生诊室门口和输液区还是有很多患儿和家长。该院信息科主任告诉记者,从本月21日至28日一周时间内,市儿童医院每天门急诊量维持在5200~5300人次之间,已大大超过医院每日3000人次的门、急诊接待能力。其中,近1/3患儿集中在发热门诊、普通内科门诊、内科急诊和特诊科,多为上呼吸道感染患儿。
为让每名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市儿童医院医生加班加点,中午不休息,从早上8时一直看到夜里11时。一些等候已久的患儿家长也表示理解:“虽然等得时间长了一些,但只要孩子能就诊还是放心一点。”
不过,一些医生也表示,目前市卫生部门已向各区综合医院儿科下发甲流患儿诊疗指引,一旦患儿出现急症、重症,可以很快转送市儿童医院进行会诊和抢救,请家长不要过于担心。
昨日,市卫生和人口计生委免疫管理科主任张世英接受专访时透露,今日我市将再投入3万支甲流疫苗,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有28万支甲流疫苗供相关人群接种。张世英表示,此次接种重点偏向中小学生。
据统计,截至上周五,我市已接种疫苗人数达121232人,占全省已接种30余万人总数的约三分之一,接种人数名列全省第一。在全市接种人群中,学生占近半比例,达58211人。
张世英表示,我市疫苗数量由广东省卫生部门调配,根据最初计划,深圳今年内仅有12万支甲流疫苗指标,其中10至11月5万支、11月至12月7万支;在深圳卫生部门大力争取下,目前我市分配到的疫苗数已超过原计划两倍;市卫生部门正向广东省争取更多的疫苗数量。
据介绍,现阶段由于甲流疫苗产能不足,不大可能像季节性流感疫苗那样“想种就有得种”。目前,我市能接种甲流疫苗的人群为医务、口岸检验检疫、海关、公安、港口、机场、公交等一线公共服务人员,以及中小学生和托幼等教育从业者。
对市民提出的何时能自费接种甲流疫苗,张世英表示,目前尚未接到上级通知,但据他估计,“由于数量有限,明年3月之前,疫苗接种很难全部放开”。(黄 顺)
市甲流临床专家组组长周伯平表示:“干活、运动、劳累都会加重流感病人缺氧症状,加重病情。所以不论轻症重症,甲流或季节性流感都必须第一时间休息,饮用大量温开水。”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省甲型流感临床专家组组长钟南山也认为,无论是何种群体人员,一旦出现发热症状后,一定要注意别再剧烈运动,甲流导致死亡的最关键原因就是合并心、肺衰竭。患者应密切注意自身身体变化,别拖延,别运动增加心肺压力,别熬到不行才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