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老先生患帕金森氏综合征已经多年,一直在南京某医院就诊。2004年7月1日上午10点左右,老先生再次被家人带到该医院,“父亲入院时,院方对他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细致的检查,检查结论还是帕金森氏综合征,属于慢性病。”近日,崔老先生的两个儿子给记者拿出了当时的住院记录,上面的入院诊断一栏写着“帕金森氏综合征”,入院时情况为3(一般)。
“慢性病根本不算危重,医生却让老人住进了ICU重症监护室。”ICU一天要收费3000多元,但为了老先生能够尽早康复,家属还是听从了医院的安排。
但院方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当时崔老先生的病情完全符合入住ICU的条件。医院的负责人说,当时崔老先生看的是急诊,据他的家属反映,老先生意识不清已经很长时间了。据医生初步诊断,老先生是重症营养不良,根据他们的临床经验,此类帕金森氏综合征的病人,极有可能会引起呼吸道等感染,在ICU重症监护室治疗,是最佳的选择方法。
“7月2日,当我们再次去探视父亲时,发现他全身浮肿,神志不清,医院动用了一切抢救措施,采用了吸氧呼吸器、心脏、血压等监控仪器。”家属怀疑是不是医院用错了药,但担心过分责怪医院会影响以后的治疗,因而没有再追问。
7月8日,崔老先生突然转院了。“我们是被迫的。”崔老先生的儿子告诉记者,“医院多次要求我们转院,不知道什么原因。转院的时候,我父亲的生命体征极不平稳。父亲被转到一个医疗等各方面条件都很普通的医院后,没过几天,就因肺部重度感染等多种并发症去世了。医院为什么在完全有条件、有技术的情况下,不对病人进行抢救治疗,而是积极地要将病人转走,究竟是为什么?”
医院给出了完全相反的说法,“崔老先生转院的时候生命体征是平稳的,而之所以要让他转院,是因为他当时的病情已不是我们这家专业医院所能治疗的了。”近日,该医院的相关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经过专家会诊,医院发现,崔老先生还患有疥疮,已经化脓,这是一种传染性皮肤病,已经有多名护理人员被传染,这种病并不是他们专业医院所能治疗的,而转院也经过了崔老先生家属的同意。
2004年7月8日转院的当天,医院打出了一份住院明细结账清单,但由于忙着转院,家属当时没有去结账。7月13日崔老先生逝世,7月16日家属到住院处结算缴费,一共是23575元,而7月8日打出来的清单费用为23604元,由于费用相差不大,他们也没有太在意。但后来却发现,这两份清单竟然有32处不同的地方。
“最关键的是在用药上。”崔老先生的儿子告诉记者,在第一份清单中,用于治疗呼吸道等感染的抗生素“铃兰欣”数量为90支,2151元,而第二份清单中,“铃兰欣”的数量降到了18支,费用为430元。
但医院认为,第一份结账单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结账单,因为当时还没有确定患者的出院时间。之所以出现90支“铃兰欣”的情况,是因为“铃兰欣”不是常备药品,专家在经过会诊后,医院根据专家的建议,专门为患者购买了几个疗程的铃兰欣挂在他账户上,而18支则是患者真正消费掉的药品数量,而其它的变动也是以实际消费为准。
崔老先生的家属还就病历等问题质疑医院,认为医院的行为已经构成了医疗事故,要求医院赔偿死者家属10多万元。据了解,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已经受理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