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起,当地政府着手整治该地大小小80多家生产、加工橡胶的企业。但些被勒令叫停的企业却在夜晚重操旧业,继续偷排废气。
橡胶厂与政府玩起了“躲猫猫”的游戏,在夜间、中午休息时偷排废气,村民们常常给刺鼻的气味熏醒
从开平县城沿省道往新兴方向行车约40公里,进入龙胜镇地界,公路两旁布满了小型橡胶厂,有的烟囱还在冒烟。空气里弥漫着一股刺鼻的橡胶味,味道越来越浓。天灰蒙蒙的,路两旁的树上落满了灰尘。
镇政府旁边,村民们听说记者是来调查污染的,立即回应说:“现在已经好很多啦!以才叫‘暗无天日’呢!”据村民反映,橡胶厂把废旧的轮胎等橡胶制品蒸煮再制成再生胶,废气污染非常大,村里许多人被迫离开。
受害最重的是离镇政府只有两公里左右的黄村。黄村村委会辖区的五金橡胶、金属冶炼、再生塑胶等行业云集,已成全镇环境污染的重灾区。
该村一位村民告诉记者,黄村周边有好几家橡胶厂,之前一开工村里就像关在毒气笼子里。近年来因患鼻咽癌、肺癌去世的村民就达十多人,今年有两人因患呼吸道疾病过世。附近一所小学校长的妻子就是得癌症死的,校长一直投诉无果。一位正在盖房的村民愤怒地说:“投诉有什么用?村里能走的人都走光了!”
在通往古坪村的路口,记者看到一家名为“大鸿橡塑五金制品厂”的烟囱正冒出浓烟,一阵阵浓烈的橡胶味扑鼻而来。记者为此拨打了环保投诉电话12369,但被告知该号码已被归入政府热线,但不负责处理市中心以外的事。几番辗转,记者最终联系上了开平市环保局,值班人员告知记者“会调查该事”,然后就挂断了电话。
村民说,现在政府已经开始整治,但有些橡胶厂与政府玩起了“躲猫猫”的游戏,在夜间、中午休息时偷排废气,村民们常常给刺鼻的气味熏醒。
古坪村的张姓村长表示,虽然镇政府对橡胶厂废气治理后,整个村子的空气跟着也改善了一些,但是根本问题还没有解决。
龙胜镇旧李村的一村民说,村民现在都不敢吃自来水,由于橡胶厂将工业废水通过下水道排出,该地的生活用水也受到严重污染,“现在水里都会有一股子腥臭味,我们都不敢吃,现在煮饭用的都是桶装水。”
龙胜镇卫生院门诊部的一位值班医生说,他来龙胜镇已经有一年多了,坐诊期间来看呼吸道疾病的村民非常多,其中患鼻咽癌的村民占了较大比例,往往在该卫生院治不好的病人就会转到其他医院继续治疗。他告诉记者,每到晚上12点多就可以闻到弥漫在镇里的浓烈橡胶味。
记者随村民来到古坪村第二十五巷村民张长养家,他已被确诊患有咽喉癌,他躺在椅子上已经不能清楚地说话。
近年来,该镇因环境污染引发的上访事件频繁发生,群众反映强烈,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重大隐患
龙胜镇的镇长冯伟光提起污染问题颇显无奈,“真的宁可少收两个月的税,我们也想把环境搞好。”
他介绍,龙胜镇五金橡胶行业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逐渐成为该镇的主导产业和主体税源,同时又是环境污染和安全生产整治的重点和难点。
龙胜镇五金橡胶行业主要是生产橡胶脚轮,其加工工艺是利用废旧轮胎通过高温高压脱硫生产再生胶,再经过冲压成形加工成产品。在生产脱硫再生胶工序时,个别企业为节省成本,用成品的边角料或废塑料来代替木柴或煤炭燃烧加热,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脱硫罐废气和粉尘,严重污染周边大气环境。此外,企业为增加利润,燃烧废旧轮胎圈回收钢丝,也产生大量的废气和黑烟。
据介绍,从今年9月开始,当地开始集中整治、关停一系列橡胶厂,垃圾厂以及废品站。
冯伟光认为,这些企业大部分是在上世纪80年代建立起来的,从一家一户的小作坊成长为现在龙胜镇的支柱产业,成为当地的纳税大户,无直接证据证明患病村民是吸入了这些厂排放的废气而致病的,村民们通常索赔无门。
记者了解到,对龙胜污染污染问题的整治此前已有多次,但往往一阵风过去就无果而终。去年,开平市还专门拟定了一个《开平市龙胜镇五金橡塑行业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方案》,准备成立了联合执法整治小组,由副市长牵头担任组长,有环保局、龙胜镇政府等八个单位共同参与,对龙胜镇范围内的五金橡胶、废塑料收购加工、蒸胶工序等行业进行“地毯式”排查。《方案》要求在今年1月对排查成果进行总结验收,但“由于条件不成熟”,这个方案最后不了了之。
据龙胜镇政府通报,近年来,该镇因环境污染引发的上访事件频繁发生,群众反映强烈,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重大诱因和隐患。
2010年5月21日,龙盘开发区7名居民到市政府上访,反映盈达五金橡塑制品有限公司等企业的蒸胶车间排放废气和粉尘污染环境,严重影响居民。其后,市环保局和上访群众到盈达公司调查情况时,业主和上访群众发生口角,继而演变成打架伤人的治安案件。
2010年8月9日,宏利五金橡胶有限公司在加工脱硫再生胶时直接排放废气,引发黄村村委会30多村民围攻该企业。该公司在未整改好废气处理设施的情况下,8月12日傍晚继续排放废气,再次引发50多名村民围攻。后经市环保局和镇政府调解,事件得以暂时平息。
环保部门强制执法权的缺失是个大问题,联合执法的前提是地方政府真的想治污,而且其它部门愿意配合
龙胜镇环境污染问题整治为何这样难?开平市环保局副局长吴长振解释,难在强制执行。
吴长振介绍,在继今年9月份关停了第一批6家橡胶企业之后,第二批又关停了14家企业,“但是面对那些偷着排放废气的橡胶厂,执法也有诸多困难”。
比如,该局检测仪器十分落后,没有相应的技术人员。“对于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定性检测,即这些有毒空气究竟已经达到什么地步?我们实在是无能为力。”他说,开平的空气监测点主要分布于市区中,污染严重的龙胜镇一个也没有。
环保局法制科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他们通常是先对排污的企业发放责令改正书,并提出整治方案令其整改,并让这些企业提交整改报告。对于没有提交报告的企业,环保局会申请行政审议委员会对其发放告知书——这些企业需在三天之内进行听证,七天之内陈述申辩,然后对其发出行政处罚决定书。而对于三个月没交处罚金、也没向上一级环保局提出行政复议的污染企业,工作人员需进一步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对它们进行强制执行。如果对方提出行政复议,并对裁定不服,还要到法院进行审理,一审二审整个流程走下来,也至少需要一年半的时间!
“这期间就算橡胶厂继续排放污染物,我们也没有强制力关闭它,除非是发生了重大毒气泄漏、可能造成严重事故的企业,环保局才有可能提请政府联合其它执法部门立即将其关停。”该工作人员说。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微博)副院长徐松林教授告诉记者,当前中国环保部门在治理环境污染问题上,的确面临程序正义与效率之间的矛盾。一般来说,环保部门具有对污染企业的行政处罚、勒令停业的执法权力,却没有强制力保证实施,如果这些企业在提出行政复议后还会继续生产,环保局需向人民法院提交申请才能确保行政处罚得到强制执行,但是这就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徐松林介绍,在国外,当遇到重大污染、气体泄漏等紧急情况时,政府通常都会采取强制措施——先提请人民法院强制关闭制污、排污的违法企业,然后再走法律程序,“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地减少污染,确保居住环境的安全,而那些对处罚结果不满的企业可以事后提出诉讼,如果政府的确执行错误就要付出巨额赔偿。”
广东省环保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环保部门的强制执法权的缺失的确是个大问题。现在各个地方只能采取变通的方法,即由政府出面组织其它部门一起联合执法,但前提是政府是真的想治污,而且其它部门也愿意配合。
龙胜镇新一轮的污染整治仍在持续,但能否根治长期困扰当地的污染顽疾,抑或像之前的多次整治一样无果而终?南方日报将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