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宝宝发高烧、抽搐,从外地赶到武汉市儿童医院住院,却被告知没有病床,只能在走廊上坐板凳,而且要收费。”连日来,不断有读者致电反映这一情况。昨日,记者调查后发现确有此事,每个板凳每天还要收费十元。院方表示,住院部此举违规,将彻查。(8月17日《长江商报》)
该不该收取板凳费?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这一点,连院方也不能接受,称住院部此举违规。其实,凡是熟知医院内部操作的人都知道,这绝不是偶然。在2007年,深圳就发生过广为人知的座椅费事件:当时,在深圳去医院打针竟然要收座椅费!而且,这一收费标准有物价部门的文件支持。
无论深圳的座椅费还是武汉的板凳费,都并不偶然,都是医疗资源过度商品化的直接投射。但凡医院,都掌握着医疗资源,这一资源从本质上来说,具有公共利益的特质。尽管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呼声很高,但在当下,一些医院早已背离了职业品质,唯利是图,为最大程度牟取利益,不惜巧立名目,把病人当作唐僧肉。而在2006年的《医疗卫生绿皮书》中,归纳出的十年医改进程中存在的五大窘状之一就是,医生变成商人。
医生变成商人,原因在哪?一方面是医生和医院的责任,另一方面也与体制有关。正如《医疗卫生绿皮书》所言,中国十年医改确实造成了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其原因是政府投入缺位、监管不到位和功能越位造成的。
学者秦晖说过,政府要做到公共权力和公共责任做到合一,有多少权力,就应承担多少责任,不能一方面拼命扩张权力,另一方面却拼命推卸责任。那么,政府选择的既然是由政府主导的利用市场机制的医改思路,就不能对医疗怪状容忍,就要履行相应的责任,即投入不缺位、监管要到位和功能不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