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在亮是章丘绣惠镇三星村人,生于1991年8月,自10岁被查出患有颅咽肿瘤以来,已与病魔抗争10多年。去年9月,刘在亮旧病复发,他与家人商定身后捐献所有能用的器官;同年底,父亲刘志玉儿子联系了济南市红十字会,完成了捐献登记。
今年2月4日,刘在亮病情急剧恶化,经山东省立医院抢救无效后于2月6日晚9点离世。随后,在山东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见证下,他捐献的2个肾脏、1个肝脏、2个眼角膜分别送往3家医院,移植给了5名等待患者。
记者近日从山东省红十字会了解到,接受移植手术的受助者正在医院迅速恢复健康。
一位刘姓女患者是受赠者之一,因患尿毒症透析4年,等待肾脏移植也已一年半。她通过电话表示,这次能够等到肾源,“非常激动,非常感谢,感谢捐赠者给了我新生,祝他们一家都好好的!”
在刘在亮的家中,提起儿子,刘志玉眼角发红,“亮亮是个求生欲望很强的孩子。他很聪明,总跟我说,爸爸,现在是高科技时代,我的病一定能治好。”
记者翻看刘在亮的作业本,发现在一道阅读理解题中,他是这么作答的:“做人要有骨气,要自立自强,自尊自爱。人死了,灵魂也不能死。”而这篇文章题为“人,又少了一个”。
刘志玉介绍,儿子10多年来往返多地接受治疗,共经历了5次手术。其中3次开颅、2次穿刺引流。“医生说这先天性疾病治愈率为千分之五。我们求医这么多年,还没遇到治愈的例子。”
去年9月,刘在亮再次犯病。持续的昏迷、呕吐、抽风、肢体僵硬使他变得无精打采,少言寡语。刘志玉说:“那个阶段,我感到儿子正在放弃求生欲望。”
一天,一个淄川病友来探病,交流中表达了死后要捐献器官的愿望。刘在亮的心灵一下子被点燃了。他对父亲说,他决定死后也捐献自己所有能用的器官。
在儿子的反复劝说下,家人最终支持了他的决定。“医院里那些焦急等待器官的病人中,有99%的人在等待中去世。人去世后,如果还能拯救别人,是有意义的事。”刘志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