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银行不良贷款连续攀升,但考虑到我国商业银行的拨备较为充足,财务状况也良好,完全有能力吸收可能产生的不良贷款损失,因此企业债务风险不会从根本上动摇我国金融体系,特别是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孙学工说。
根据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约1.75%。不过,这一数字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清算银行以及高盛、高华、摩根、大通等投行对中国商业银行的潜在不良率测算值相比,差别比较大。
对此,银监会审慎规制局副局长王胜邦说,不良贷款和潜在风险贷款并非同一概念。有的机构根据利息保障倍数、企业股价或者上市银行公布的关注类贷款数据来倒推银行不良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与银监会公布的不良率定义存在很大差异,二者势必有一些偏差。
“比如IMF今年4月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称,中国银行业的潜在贷款损失会占到GDP的7%,我们认为这个数字高估了中国银行业的风险。”王胜邦说。
据王胜邦介绍,过去三年银行用拨备核销等市场化手段已处置了约2万亿元不良贷款。现在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仍高达175%,这意味着其拨备水平不仅能够覆盖现在已经形成的不良贷款,而且还能应对未来正常资产的劣变。
(原标题:债务高企但总体风险可控——四部委首次联手释疑“去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