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公司治理”的含义。尽管“公司治理”是一个具有非常丰富内涵的概念,但其实质价值在于“通过合理分配公司的权力资源、完善公司管理运营与监督机制的权利配置,促使其良性运转,以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并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和兼顾利益相关者利益。”由此可以看出,对公司控制权的制度安排即是公司治理的核心。
(二)其次,法人财产权决定着公司治理的可能性。众所周知,自然人对自有的财产,可以通过自身的意思表示,支配自己的行为来完成。例如,自然人可以通过辛勤地劳动来挣得更多的收入,可以将自己的收入存入银行来获取利息,或者将其投入股市来赢得收益。自然人对自己的财产享有支配权,并按照自己的意志来使用、处分这些财产。一句话,就是自然人是自己的意思表示者、行为做出者和收益者。与自然人相比,法人并不具备先天的意思能力和行为能力,它对自有财产权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都是要借助股东和管理层的意思和行为来完成的。既然一个公司本身并不具有这些先天能力,那么法人财产权怎样才能得到体现呢?当然,只有通过法人治理来实现它的法人财产权。要通过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权力关系的平衡和制约机制来达到法人治理的优化。
(三)再次,法人财产权的确立有利于优化公司治理,保护公司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如上所述,公司不像自然人一样具有天生的意思能力和行为能力,即使公司通过法人治理具备了拟制的人格和意思行为能力,但这与自然人的人格和意思存在本质的区别,公司各项行为包括财产权的形式必须借助股东特别是控股股东和管理层的意思表示,如此以来管理层掠夺股东、控股股东掠夺中小股东的机会应运而生,股东的投资利益有被侵蚀的危险,因此,《公司法》必须设定大量强制性规范,强化公司治理。只有确立了法人财产权才能看到公司管理层和控股股东机会主义危险,强化公司治理。例如,公司享有的知识产权被该控股股东所侵害,如果法人财产权没有得到确立,没有明晰法人财产权的内涵即综合性的权利(包括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那么受害公司就无法看到控股股东对公司财产权的侵害,这就大大增加了公司控股股东侵害公司的机会主义危险,从而很难意识到需要加强法人治理来维护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利益。正如梅慎实教授所说:“为防止董事会、经理权力的滥用和腐败,‘公司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为公众公司不同机关之间做出恰当的制约制度安排’”。这样就需要在公司内部建立起规范的治理结构,以使公司权力分化并相互制约,并达到保护投资人与公司利益的目的。
(四)最后,法人财产权的确立有助于强化公司的财产能力,保护股东、债权人和公司本身的利益。法人财产权的真正内涵为“独立综合性的民事权利”,这种财产权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它将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等等所有具有经济价值的财产形态全部纳入。只有这样,在公司破产时,破产债权的范围就会合理扩大,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在公司解散分配剩余财产时,分配财产也会合理扩大,从而保护股东的利益。当公司的财产权被第三人侵害时,公司也可就其所有权以外的其他财产权遭受侵害提起诉讼,维护公司其他财产权的合法权益,例如,知识产权、股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