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因冲任二脉损伤不能制约经血所致,而引起冲任损伤的原因,以血热、脾虚、血淤为多见。可突然发作,也可由月经失调而来。《诸病源候论》指出“冲任之脉虚损,不能约制其经血,故血非时而下”。
主要是阴道流血,月经不按周期而妄行,出血或量多如注,或淋漓不断,甚至整月没有尽时,病人可伴有贫血症状,常有心悸,气短,乏力,头晕,倦急,面色苍白等。
1.热型经血非应来时骤下,量多势急或量少淋漓,或先期而至,或经期延长。虚热者则色红质稠,心烦潮热,或小便黄、少,大便干清;实热者血色鲜红或涂红,质稠或夹有血块,面赤,头晕,口渴烦热,尿赤便秘,脉弦数。
2.虚型经血非应来时而至,崩中漏下或先期量多,色淡质稀,神疲气短,面色纯白或颜面浮肿,手足不温,舌胖淡有齿印,舌苔薄润,脉弱或沉弱。
3.血淤型经血骤然暴下或经漏淋漓不绝,或时下时止,色暗或黑有淤块,小腹疼痛或胀痛,舌质紫暗或边有淤斑,舌苔薄白,脉涩或弦紧。
4.肾虚型经血乱无定期,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偏肾阳虚者经血色淡质清,畏寒肢冷,面色晦暗,腰酸腿软,小便清长;偏肾阴虚者经色鲜红质稍稠,头晕耳鸣,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腰膝酸软或心烦,舌质偏红,舌苔少,脉细数。
病人仰卧,施术者站于其身旁,用双手捏拿小腹部数次。再用手掌按于脐部做逆时针和顺时针方向相互交替按揉,逆时针揉两圈,顺时针揉一圈,揉按2分钟。后再揉按气海、关元穴及小腹部,手法应轻,勿用重手法。再捏揉曲池、合谷、阳陵泉、三阴交、太冲和调经穴(涌泉穴外1寸,与足背临泣穴相对,见图8-5)。然后,嘱病人俯卧,用手掌揉腰背部各数次,取穴膈俞、脾俞、胃俞、次髎、命门等穴,各揉按半分钟,治疗结束。坚持每日1~2次,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避免引起本病的诱发因素,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出血期勿过劳耗气,出血不止应及时处理,以免暴伤阴血发生休克,流血期间注意外阴部卫生,忌性生活,适当给抗生素预防感染。子宫内膜增生过长者,定期复查,以防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