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肿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局部甚至全身皮肤和皮下脂肪硬化及水肿,常伴有低体温及多器官功能低下的综合征,是新生儿时期特有的一种严重疾病。其中只硬不肿者称新生儿皮脂硬化症,由于受寒所致者亦称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本病与古代医籍中的“胎寒”、“五硬”相似。硬肿症在寒冷的冬春季节多见,若由于早产或感染所引起,夏季亦可发病,不同季节发生的硬肿症,临床证候有所不同。硬肿症多发生在生后7~10天的新生儿,以胎怯儿多见。新生儿由于受寒、早产、感染、窒息等原因都可引起发病。本病重症预后较差,病变过程中可并发肺炎和败血症,严重者常合并肺出血等而引起死亡。
本病发生有内、外两因。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阳气虚弱。小儿初生,若护养保暖不当,复感寒邪,或窒息缺氧,或感受他病,正气耗损,气血运行失常,成为发病之外因。亦有部分患儿由于感受温热之邪而发病。
1.寒凝血涩《诸病源候论·胎寒候》指出:“小儿在胎时,其母将养取冷过度,冷气人胞,伤儿肠胃。”寒为阴邪,最易伤人阳气。先天禀赋不足之小儿,或先天中寒,或后天感寒,寒邪直中脏腑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损伤脾肾之阳;或者生后感受他病,阳气受损,致虚寒内生。寒凝则气滞,气滞则血凝血瘀,产生肌肤硬肿。同时,脾阳不振,水湿不化,则见水肿;寒侵腠理,肺气失宣,肌肤失调,皮肤硬肿加重。
2.阳气虚衰由于先天禀赋不足,阳气虚弱,不能温煦肌肤,营于四末,故身冷肢厥。阳虚则内寒,寒凝则气滞血瘀,致肌肤僵硬,肤色紫暗。严重者血络瘀滞,血不循经而外溢。阳气虚极,正气不支,直致阳气衰亡,可见气息微弱,全身冰冷,脉微欲绝之危症。
少数患儿因感受温热之邪,毒热蕴结,耗气伤津,阴液不足,血脉不充,血受煎熬,运行涩滞,气血流行不畅,亦可致肌肤硬肿。此即如《医林改错·膈下逐瘀汤所治之症目》所云:“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
本病的病变脏腑在脾肾,寒凝血涩、阳虚失运是本病的主要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