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征:寒热往来,日晡益甚,头痛身痛,胸闷痞闷,肢体重倦,心烦,口苦干,舌苔白或苔白如积粉,脉弦数或滑数。
方药:达原饮加减。厚朴9g,草果9g,黄芩9g,知母9g,槟榔9g,柴胡9g。
加减:湿多于热者,去知母,加佩兰、茵陈以化湿:如寒少热多,日久不退,午后较甚者,去槟榔。加白薇、桅子以退热。身痛寒重加羌活、白芷、防风;苔黄胸满,甚至便秘者,加大黄3g。
寒热并用治疗外感热病临床上应注意寒热的比例,本病表寒里热证比较多,临床时必须分清表寒多里热少和表寒少里热多,然后再按照其多少的比例用药,否则难以奏效。论治时,不但要注意寒热虚实,而且要注意湿热秽浊,例如,具有湿热秽浊之邪的流行性感冒,单纯解表清里,必然缠绵不愈。
寒温并用的用法较多,临证时必须根据感邪的不同,结合患者的体质、年龄、发病季节、地区等综合考虑,紧扣病机,辨证论治,视证情灵活把握寒凉药与温热药的比例。如经期外感发热要注意和解调经,防止热入血实,便秘感冒要通便。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处方只能以温清解表为主,佐以治里对经常反复感冒发烧,不但要注意正气虚,而且要注意里实。同时,对于小儿外感发热清退后的余有症状仍需治疗,要抓住高热伤阴,小儿稚阴稚阳易损等辨证要点,结合病机、病位等情况,予以正确施治,否则容易复感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