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羚羊角4.5克、霜桑叶6克、贝母12克、鲜生地15克、钩藤9克、菊花9克、生白芍9克、竹茹9克、茯神木9克、生甘草3克
[主治]热病邪传厥阴,壮热神昏,烦闷躁扰,手足搐搦,发为惊厥,舌质干绛,脉象弦数。
[方义] 本方主治热邪入于肝经,肝热生风,风致惊厥之证。肝属木而主风,故有厥阴风木之名,又有“风者,厥阴木气之所化也。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人为肝,足厥阴以风水主令”之说。说明足厥阴肝木之特点,病则有木郁化火而生风之机。风动则惊顺,火盛则高热,风热合邪上扰致神昏。治宜凉肝熄风为法。故方用羚角、钩藤为主合桑叶、菊花凉肝熄风止痉。风由热生,热因阴虚,阴液不足化燥热而为惊厥,配伍鲜生地、生白芍、生甘草酸甘化阴,入肝养血,滋阴增液,濡润筋脉,可缓肝经筋脉之挛急,协本方清润熄风。风热惊厥之证,大都挟痰导致神昏,或痰阻经络亦可致痉,又配伍贝母、竹茹、茯神木,清心肝,安神志,化痰解郁。共同组成凉肝熄风,增液濡筋,祛痰通络,清心安神之方。总观本方的重点在于凉肝熄风止痉,虽有养血滋阴的作用在内,但药力仍为不足,如果属于阴液大亏导致惊厥者,可参考加入玄参、麦冬,阿胶、鸡子黄等。
(1)羚角钩藤汤是治温病邪传厥阴的方剂之一,主要是对肝热化风而立,以凉肝熄风为主,寓有滋润养阴作用,重点是治壮热神昏。手足搐搦,或发为惊厥等证。本方常用于急性传染病及其它原因引起的高热抽搐,烦躁不宁等证及高血压头痛眩晕、子痫等属于热极生风者。若热邪内闭,神志昏迷者,必须配合清热开窍剂如紫雪丹等治疗。
(2)热性病壮热伤耗阴液,虚风内动发为惊厥者;高血压病证兼阴虚阳亢者,均可加入养阴生津之药,如麦冬、石斛、玄参、阿胶、鸡子黄等。
(3)方中羚羊角缺乏者,可用山羊角或珍珠母代替使用。
(4)本方与镇肝熄风汤相较,本方偏子清热凉肝,主治肝风是因于热极生风者;镇肝熄风汤是偏于镇潜,主治肝风内动是因肝阳上亢者。近来大都用于高血压病的治疗。
(1)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天麻、钩藤、石决明、桑寄生、朱茯神、夜交藤、栀子、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具有凉肝熄风镇潜作用。主治肝阳化风,头晕抽痛,耳鸣失聪,舌强手麻,皮肤有蚁行感;也可用于高血压病的头眩头痛等证。
(2)清热镇静散(山东医学院拟方):羚羊角粉30克、白僵蚕24克、蝎尾l8克、雄黄6克、蜈蚣12克、天竺黄l2克、琥珀l2克、朱砂6克、麝香1.2克。共为细粉。成人每服0.6克,十二岁以下者服0.3克,病重者日服二~三次,白开水送下。具有清热解毒镇痉作用。主治温热内闭,神昏谵语,切齿口噤,手足抽搐,角弓反张等,常用于乙型脑炎、流行性脑炎等呈现上述症状者。
(3)大定风珠(《温病条辨》):生白芍18克、阿胶9克、生龟板l2克、干地黄l8克、麻仁6克、五味子6克、生牡蛎l2克、麦冬(去心)l 8克、炙甘草l2克、生鳖甲12克、鸡子黄2枚。水煎去津,再入鸡子黄搅合相得,分3次服。具有滋液熄风等功用。主治温病邪热久羁,灼烁真阴,或误用攻下,重伤阴液,神倦摁疭,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有时时欲脱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