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氏制方本意,是根据小儿稚阴稚阳,易寒易热,易虚易实,病变快速的特点,治实证当防其虚,治虚证应防其实。故治心经火热,取清热与养阴之品配伍,利水而不伤阴,泻火而不伐胃,滋阴而不恋邪,最宜于小儿。后世以“水虚火不实”五字括之,较为贴切。
本方在《小儿药证直诀》治小儿心热,未言及心移热于小肠,至《奇效良方》扩大了运用范围,用治小便赤涩淋痛等。《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说:“赤色属心,导赤者,导心经之热从小便而出……故名导赤散”树图思维导图`搜集整理。
原方组成之后云:“一方不用甘草,用黄芩”,是为加强清心降火而设。
2.若心火较盛,可加黄连以清心泻火;心热移于小肠,小便不通,可加车前子、赤茯苓以增清热利水之功。
3.常用于口腔炎、鹅口疮、小儿夜啼等心经有热者;小儿急性泌尿系感染属下焦湿热者,亦可加减治之。
临床报道:以导赤散为基础方治疗疱疹性口炎患儿30例。症见发热,口腔粘膜疱疹性损害,烦躁,流涎,拒食。烦躁口渴加黄连、麦冬;大便干结加大黄、黄芩。疗程2~4天。结果:显效2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另30例本病患儿用抗生素(以青霉素为主,少数用庆大霉素或链霉素)作对照治疗,结果:显效6例,有效6例,无效18例。导赤散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 2:118)。以导赤散加细辛、银花、连翘治疗带状疱疹12例,其中疱疹位于胁部者4例,腋下者1例,腰背部者2例,腹部者3例,臀部及大腿内侧各l例。位于胁部加柴胡,位于下肢加牛膝。服药3~4剂者5例,6~8剂者7例,均获痊愈(中医杂志,1987; 6:34)树图思维导图`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