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阴阳和自然界的阴阳变化相应,也有四时和昼夜消长的节律。在昼夜晨昏的阴阳变化过程中,人体也必须与之相应。例如,人在早晨醒来后神志清爽,白天精力充沛,阳气盛,这种人体阳气白天多趋于表,从而开始一天的工作。夜晚疲惫困顿,阳入于阴,多趋于里,应充分休息睡眠,消除一天的疲劳。中医认为病邪侵犯入体,首先破坏了阴阳的协调平衡,使阴阳失调而发病。因此,要求护士在病人患病时要指导病人注重起居,按时作息,宣教有关劳逸结合的注意事项,指出劳则气耗,逸则气滞的医学道理。
★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经历着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规律,它对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而人体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如果气候剧变超过人体调节机能的限度,或者肌体的调节机能失常,不能对身体变化作出适应的调节,就会发生疾病。所以,人们的生活按四时气候的变化而变化,做到寒温相适。尤其病后,正气虚弱,腠理不固,卫外功能低下,虚寒之邪乘虚而入致病复发。故指导病人适寒温,避时邪,及时增减衣被。
★中医认为,饮食不节和起居无常均损害健康,致病折寿。故对饮食五味调理方面非常重视。如春季减酸益甘,夏季减苦增辛,秋季减辛增酸,冬季减咸增苦。《内经》云:“药以祛之,食以随之”,适宜的饮食可与药物起协同的作用,促进疾病的康复。而不适宜的饮食,则会抵消或破坏药物的疗效。根据“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道理,阳虚的病人宜进食温热性食物,阴虚病人的饮食则宜清淡,忌辛辣刺激之品。此外,一些特殊病人的饮食,也有不同的要求。我们应针对疾病的特点,向病人进行饮食指导,提供参考食谱,以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内经》记载有四季不同的适应养生方法,例如春三月“早起,广步于庭”;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对康复期的慢性病人给予指导养生的方法,如晨起散步做呼吸操、打太极拳,听轻音乐有益于身心健康。根据患者的病情,指导病人运用中医传统方法进行运动锻炼,逐步加强活动量,以增强体质。如因病致肢体功能障碍,应着重局部功能锻炼、按摩、艾灸、温浴等,使经脉流畅,精气流通,促进肢体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