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治疗要有周详的诊疗方案,要有优质的手术,此外,在上海市胸科医院住院部内,现在还有及时的心理治疗。记者日前在该院住院大楼新设的心理健康工作室里看到,4名护士正商讨着病人因住院、疾病而产生的惊恐、焦虑,甚至抑郁等心理问题。蔡敏华、刘晓芯、朱渊、陆志华等去年底被医院派送出去培训,今年6月起正式成为上海第一批持有心理咨询师证书的护理人员。
与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培训不同,此次外派让4名护士对心理咨询有了全新的理解,对心理咨询的意义也有了不同的感受。朱渊说,“我们懂得了共情,学会了感受病人的感觉。”过去看到病人哭了,护士上前劝慰时总习惯性地说:“不要哭了,会影响其他病人的。”懂得“共情”后,朱渊反而希望病人能哭出来,将难受的情绪宣泄出来。
前些天,一位59岁的女患者开完刀后突然不肯跟医生、护士说话了。重症监护室的护士束手无策,觉得她“古怪”、“难弄”,遂向心理健康工作室发出会诊通知。蔡敏华接诊后,向监护室护士了解了情况,并开始了与患者的沟通。“我试着问一些问题,问问她对手术的看法、家人的态度,并且关心她术后的病痛。”一段时间后,患者开口了,原来这个手术是她的女儿们为防患于未然鼓动她开的,术后的病痛让她对手术决定后悔不已,更责怪女儿。知道了原因后,一切都变得简单了。蔡敏华说:“首先要认可病人的心情,聆听他们的悲伤,才能温暖他们的内心。”
这些年,上海许多医院都发生过病人因绝望而自杀或者企图自杀的案例,专家们认为,如果住院病人、尤其是绝症患者能得到及时的心理安抚或者治疗,或许会有挽回的可能。现在,各大医院都开设有心理门诊,但诊疗对象往往只面对门诊病人,而更需要关怀的住院病人却无法得到及时的治疗。尽管医护人员大多均在学校教育或者继续教育中学习过心理知识,但操作性、实践性都不符合临床需求。蔡敏华的感受特别强烈,她的父亲目前正在生病,老是不开心、发脾气。蔡敏华原来只觉得那是老人的任性,如今则懂得那是患者在面对疾病时极易产生的抑郁症状。“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对病人和家属而言都太重要了。”她说。
每周四下午是胸科医院4名护士成为心理咨询师的时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她们会根据病房提出的需求出诊,也会互相讨论病人的案例和处置方法。目前,有10多位患者接受过她们的系统治疗。心理问题不是一次性解决的,需要很多疗程反复沟通。胸科医院希望将她们4人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程度,让她们在医院护理部内开设学习班,普及心理知识。一旦患者出现心理症状,至少能有更多的护士察觉到,并为患者寻求帮助。胸科医院院长表示,将继续派送护士出去学习心理咨询,扩大心理咨询师的涉及面,改变理念,为患者提供身心的整体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