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是消化道的起端,具有摄食、咀嚼、吞咽、协助语言及发音等功能,有时可代替鼻腔,保持呼吸。口腔由上、下颌骨作骨架,由唇、颊、牙、腭、舌和涎腺构成。
唇:分为上唇和下唇,并于两侧相交构成口角,唇的外面是皮肤,中间是肌肉,内为黏膜,皮肤和黏膜互相移行的游离缘形成“唇红”。唇部的收缩和扩张作用,形成开口和闭口运动,唇红的毛细血管非常丰富而且表浅,所以常见呼吸困难的病人因为缺氧而口唇青紫,贫血的病人则苍白。
颊:俗称腮部,位于面部的两侧,由皮肤、皮下脂肪、表情肌、颊肌和黏膜所构成。在上颌第二磨牙相对的颊黏膜上,有一突出的肉阜,是腮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导管的开口。
腭:俗称天花板。分硬腭和软腭两部分,前面为硬腭区,由骨质构成,表面覆盖一层黏膜,将鼻腔和口腔分开。后面是软腭,由肌肉和黏膜构成,在软腭后缘的正中,有一个“小舌头”,叫悬雍垂,软腭把口咽部和鼻咽部分开。常见腭裂的病人,口腔和鼻腔相通,食物由口腔流入鼻腔,由鼻孔流出且语言也不清楚,带有浓重的鼻音。
舌:舌的表面粗糙,可看到许多红色和白色的小乳头,具有品尝“五味”的功能,叫做味蕾。舌的腹侧面有舌系带,舌能搅拌食物,运送食物到牙间,以利于咀嚼和下咽。中医认为,舌通过经络,与人体内脏相通,因此,人的内脏功能状况都能表现于舌,所以常通过舌的变化,对疾病进行分析、辨证、诊断、治疗。
涎腺:包括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腮腺位于左右两侧耳的前下方,它通过细长的腮腺导管开口于颊黏膜中央。颌下腺及舌下腺开口舌系带的两旁。当说话、唱歌和咀嚼食物时,唾液就从这些腺体分泌出来。唾液不仅使口腔黏膜经常保持湿润,而且通过咀嚼,混于食物有助于吞咽和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