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由于患有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如败血症、急性传染病等,使机体抵抗力降低,并因这些疾病有高烧、失水,同时饮食和咀嚼功能减低,涎液分泌减少,口腔致病菌侵入导管而致逆行性感染。此外,腹腔手术前后处理欠当,反射性的涎腺分泌功能降低或失水,也可引起逆行感染。慢性腮腺炎可反复急性发作。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为链球菌感染。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多发生于成年人,年老体弱者易于发病,无明显的性别差别,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忽略,有腮腺区肿胀、疼痛,导管口轻度红肿,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增加,涎液分泌减少等。随着炎症继续发展,肿胀和疼痛加剧。腮腺区以耳垂为中心明显肿大,并使耳垂抬高。炎症可扩散至周围软组织引起面部蜂窝组织炎。由于嚼肌筋膜致密,脓肿形成后不易扪及波动。如脓肿未得到适当引流,可穿破腮腺包膜,从外耳道软骨与颞骨交界处穿破外耳道,并向深部扩散至咽旁间隙,亦可向前扩散引起颞下颌关节炎或下颌骨升支骨髓炎。此外,感染可向颅底扩散进入颅内或在面静脉系统中发生血栓性静脉炎,侵入海绵窦,甚至发生败血症。由于脓肿压迫可发生暂时性面神经麻痹症状,脓肿穿破或引流后可能发生涎瘘。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及临床检查,应与流行性腮腺炎、腮腺区淋巴结炎、牙源性间隙感染相鉴别。
预防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由于本病原因主要是逆行感染,因此应注意口腔卫生,手术前后对有全身疾病患者加强护理,保持体液平衡,加强营养及抗感染措施。
诊断确定后应争取早期治疗,可能避免采用手术。早期治疗局部可以采用理疗如超声波、红外线、激光等。全身必须给予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或选用其他广谱抗生素。当经过药物治疗或保守治疗不能控制炎症发展,已有脓肿形成时应作切开排脓。沿耳前及下颌骨升支后缘,自耳屏前往下至下颌骨角作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腮腺筋膜,暴露腮腺组织,用弯止血钳从多个部位进入腮腺并分离脓腔,使各个腺小叶的脓腔都得到引流,用生理盐水及过氧化氢冲洗脓腔,置橡皮条引流。每日冲洗换引流条一次直至炎症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