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征寿六类分类法是由王征寿提出,经其他学者改进和补充而形成。它是根据义齿设计形式及缺牙部位和缺隙数目来划分,以三位数码命名,共分为六类。
第一类 牙弓一侧后牙缺失,其前后都设有基牙,义齿不与牙弓对侧相连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第二类 牙弓一侧后牙缺失,基牙仅设在缺隙的一端,义齿不与牙弓对侧相连。
第三类 牙弓一侧后牙缺失,义齿与牙弓对侧(非缺牙区)相连。
第四类 缺牙区在牙弓两侧基牙的前方,主要为前牙缺失的义齿。
第六类 牙弓一侧大部分或全部牙缺失,基牙全部在牙弓另一侧,且基牙侧亦可伴有牙缺失。
可摘局部义齿按上述规律分成1~6类,再加上代表卡环和缺隙的数目,构成义齿三位数的称法,即百位数代表分类类别,十位数代表实际卡环数,个位数代表除决定分类的主要缺牙区以外附加的缺隙数量。如双侧后牙缺失,并伴有一个前牙缺隙,设计双侧相连带有3只卡环的可摘局部义齿则记为531号义齿。若前后均有缺牙,分类发生矛盾时,以后缺隙为主。连续的前后缺失,基牙均在缺牙的远中,此种情况较为特殊,因义齿设计时主要考虑其呈现出的前牙游离缺失的特性,可归为第四类。
在临床实践中,该分类的优点是:根据义齿设计由简到繁、由少到多、由单侧到双侧的顺序,以三位数码命名可摘局部义齿,便于临床应用,在记录、归档、教学、计价等方面都有实用价值。此分类法亦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只反映缺牙多少与义齿的设计关系,不能完全反映是否是游离端缺牙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