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虽有寒热虚实及在气、在血之分,但六者皆可从虚实两个方面进行概括。其中寒积胃脘、肝郁气滞、饮食停积、肝胃郁热、湿热中阻及瘀血内阻等属实证范畴。中焦虚寒,胃阴不足为虚证胃痛。
实证与虚证:胃痛初起多属实证,若久痛不愈,或反复发作,脾胃受损,可由实转虚,若因寒而痛者,寒邪伤阳,脾阳不足,可成脾胃虚寒证,如因热而痛,热邪伤阴,胃阴不足,则致阴虚胃病。虚证胃痛,又易受邪,如脾胃虚寒者,易受寒邪,或健运无权,又可饮食停滞,故临床表现虚实兼挟之证。
寒证与热证:外寒或饮食生冷,致寒积胃脘,其疼痛日久,寒邪可郁而化热,可致胃热证,若因热而痛,复因生冷过度,以致寒热不调,二者挟杂,互结胃脘,亦可形成寒热错杂之证。
气滞与血瘀: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行不畅,故因气滞而病者,曰久必见瘀血内结,反之,瘀血内结,则必然阻遏气机,故气郁更甚。因此,气滞与血瘀两者,可互为因果。
胃痛一病,一般来说预后尚好。倘若胃热过盛,热迫血行,或瘀血阻滞,血不循经,而出现呕血之症,或脾胃虚寒,脾虚不能统血,而见便血之症,皆为病情发展的严重阶段。若吐血量多,或反复不止者,则属危证,如不能及时止血以断其流,常可危及生命。其次,若痰瘀互结胃脘,形成症积,触之有块,形体迅速消瘦,脘痛难忍,常规药物难以止痛,甚则呕吐赤豆汁者,其预后极差,亦属危证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