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急救知识有哪些?如何掌握家庭急救知识?家庭急救知识怎么样普及好?下面一起来看看。
手指被割伤流血,孩子摔倒时流鼻血,烧开水时被烫伤……在家里,难免遇到这些小意外,你的第一反应如何应对?立马慌乱地往医院赶,还是冷静地在家中进行初步处理?家庭急救知识的提升和普及,可以帮到我们很多忙,同时也能合理节约急救与医疗资源。
前几天,市民周女士洗碗时被摔裂的碎片割伤了手指,伤口很深很长,长度有1厘米多,正好在右手中指关节处,血流不止。“很可能割到小动脉了!”周女士的一位医生朋友在电话中给她提示。得知这一消息时,很多朋友都建议立即去医院包扎。但周女士认为,晚上急诊医生都忙,需要救护更多危重病人,手指受伤是小事,没必要大惊小怪。而且,她丈夫曾是一名特警,了解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夫妻俩一致决定自行在家处理。先用水流将伤口做了冲洗,然后用酒精棉将伤口周围擦拭消毒后,用力按压高举至头顶高度,把血止住后,用碘伏消毒伤口再用创可贴固定,防止手指因活动弯曲拉扯伤口再次出血,也防止感染。之后几天里,周女士很小心地保护受伤手指的关节,尽量不活动,也不沾水。精心护理下,伤口果然愈合得很快。
周女士的做法,得到了急救专家的认同。市急救中心副主任周波介绍,有些意外伤害和疾病往往不请自来,比如外伤、心脑血管疾病、食物中毒、煤气中毒、小儿气管异物、老人噎食等,家庭是最常见的发病环境。因此,急救的“第一现场”是家庭医|学教育网整理。如果处理不及时,往往会使小伤、小病变成重伤、大病,甚至危及生命。如果懂得一些急救与护理的基本知识,当身边的人发生意外时,就能有条不紊、分秒必争地加以救治与护理。这样既可减轻患者的病痛,又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更可免遭不测。做好家庭急救,对于挽救危重病人的生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据了解,目前院前急救主要涉及的是意外伤害,约占40%.其实,大部分的意外伤害和突发疾病,家属均可做简单的应急处理,比如体位摆放、清除呕吐物、防止窒息、包扎止血等等,特别是对于气管异物导致窒息和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必须在第一时间进行急救,而不是坐等急救医生到来,白白错失急救“黄金十分钟”。对于轻微的割伤、烫伤、流鼻血等更是可以在家自行处理。当然,对于怀疑脊椎损伤的病人则不能随意搬动,以免加重损伤。
“今后,中学生除了学习语数外等文化课程,还要选修急救知识。”周波说,今年,市急救中心与本地多所学校签订协议,设置“急救知识”选修课,从小培养市民的急救意识和技能。普及家庭急救知识,可有效缓和急救医疗资源紧缺。去年,该中心共开展了16场急救知识进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和义诊活动,普及社会人员约2000人次。今年,又与温州红十字会合作,设立培训基地,添置更多的培训器材和仿真模拟人,常年为更多的市民提供免费急救技能培训。同时,设立市民“开发日”、“体验日”,让市民直接参与院前急救工作,更加直观、深入了解、体验急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