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商法》第68条规定,托运人托运危险货物,应当依照有关海上危险货物运输的规定,妥善包装,作出危险品标志和标签,并将其正式名称和性质以及应当采取的预防危害措施书面通知承运人,托运人未通知或者通知有误的,承运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根据情况需要将货物卸下、销毁或者使之不能为害,而不负赔偿责任。我国《水路危规》第18条规定危险货物的托运人或作业委托人应了解、掌握国家有关危险货物运输的规定,并按有关规定,办理申报并分别同承运人和起运、到达港港口经营人签订运输、作业合同;第19条办理危险货物运输、装卸时,托运人、作业委托人应向承运人、港口经营人提交相关单证和资料。
从上述法规的要求可以看出:托运人在托运危险货物时的义务包括:(1)妥善包装危险货物;(2)作出危险品标志和标记;(3)将其正式名称和性质以及应当采取的预防措施等书面通知承运人;(4)向主管机关进行申报;(5)提供相关单证。
就目前来看,很多托运人未能完全履行上述义务,其主要原因有:
1.托运人关于危险货物安全知识缺乏,安全观念淡薄。有的不了解《海商法》和《化学品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有的甚至不知道自己所托运的物品属于危险品。因此,承运人和港口经营人无法掌握货物信息并向海事管理机构、港口行政主管部门报告,造成对运输过程中的货物管理和装卸过程中的操作管理没有应急措施,极易酿成事故。
2.托运人本身知道所托运的物品属于危险货物,但受经济利益驱动,人为地降低生产、运输成本。一是降低包装规格,二是故意瞒报谎报,以普通货物的运价付给承运人进行运输。
3.图方便、抢船期。一些内支线船舶船期紧,公司操作人员侧重于港口计划安排、装箱数量等方面,对所载货物品名、性质等关注较少,主观意识的偏差和责任心的欠缺经常导致实际操作中不法行为的发生。
4.逃避其他主管部门的检查。危险货物集装箱的运输,不单涉及海事管理部门,还涉及公安、安检等部门,为了逃避这些主管部门的检查,有些托运人采取不粘贴危险品标志,租用无危险品运输资质的单位进行运输。
虽然有《海商法》和《化学品条例》等法规的规定,但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法律责任也不能客观全面地包括实际工作过程存在的各种违法行为,尤其针对托运人存在故意违法的行为,法律上没有明确的罚则,不能从初始过程中加以监督管理,造成危险品集装箱瞒报谎报现象较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