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图网

非性病性梅毒的发病机制|早期症状思维导图

蓝胖子
2023-02-16
浏览量: 2
非性病性梅毒的发病机制|早期症状
临床医学理论
传染病学
非性病性梅毒
非性病性梅毒发病机制

非性病性梅毒的发病机制: 人与人间,主要通过黏膜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餐具、饮料杯或毡制品等而被传染医学|教育网。亚型地方性螺旋体在体内繁殖。原发皮损罕见。很可能发生在口咽黏膜而不易察觉。最常见的是二期口腔黏膜斑。不经治疗的二期地方性梅毒可在6~9个月自愈。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非性病性梅毒的发病机制|早期症状》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非性病性梅毒的发病机制|早期症状》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2f8137b0a9021f30639d931ec8ad73cb

思维导图大纲

相关思维导图模版

首页
我的文件
我的团队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