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补液总量:第一日补液量包括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消耗量,即轻度脱水为120~150ml/kg,中度脱水为150~180ml/kg,重度脱水为180~200ml/kg。一般病例2d可开始由消化道供液,但如腹泻仍不停止,则需继续静脉补液。第2天以后的补液,只限于补充继续损失和生理消耗量,总液量可减为100~120ml/(kg?d)。
②液体组成:第一日补液,等渗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溶液(即5%~10%葡萄糖溶液)的容量比例可依脱水类型而定。等渗性脱水时,二者比例宜为1∶1(即l/2等渗含钠溶液),如3∶2∶1液(葡萄糖液:生理盐水:1/6mol碳酸氢钠液)。高渗性脱水时,电解质浓度应减低,使二者的比例为1∶2(即1/3等渗含钠液)或1∶3(即1/4等量含钠溶液),如6∶2∶1液或9∶2∶1液。低渗性脱水时可提高电解质浓度,使二者的比例为2∶1(即2/3等渗含钠溶液)如3∶4∶2液。对肾功能较好的患儿,电解质溶液只用生理盐水即可。若酸中毒明显,可采用“2∶1液”(生理盐水2份加1/6mol碳酸氢钠液1份)。
③补液步骤与速度:对中度脱水,开始治疗时可用上述液体作静脉滴注,将全日量的一半于8~10h内输入,其余一半在14~16h内输入。如脱水较重或有明显低渗性脱水表现,开始时宜用纯电解质等渗液,如生理盐水或“2∶1”液(生理盐水2份加1/6mol碳酸氢钠液l份)20ml/kg,在30min~lh内迅速输入,继之再将剩余的电解质与葡萄糖液混合,取其一半于8h内滴入,然后再将余量在16h内滴入。
④酸中毒的矫正:通过合理液疗,在脱水与电解质紊乱纠正后,酸中毒一般也随之纠正,不需要额外补充碱剂。脱水伴有中、重度酸中毒时,可加5%碳酸氢钠5ml/kg或11.2%乳酸钠3ml/kg稀释后静滴或酌情静脉缓注。必须注意不可直接用5%碳酸氢钠快速静注,防止心跳呼吸突然停止。危重患者碱性药物用量可参照下列公式:a.碱剩余(-BE)× 0.3×体重(kg)=应补碱性液mmol数。b.(18-患者C02CPmmol/L)×4.2×体重(kg)=1/6mol碳酸氢钠或1/6mol乳酸钠溶液用量。
⑤钾的补充:一般患儿补钾量应按2~4mmol/(kg?d)(相当于10%氯化钾溶液1.5~3.0ml/kg)计算,在患儿有尿后开始补给。可将全日量均分4~6次口服。缺钾症状明显者,应由静脉滴入氯化钾,其浓度不得超过40mmol/L(相当于0.3%氯化钾),全日总量可增至4~6mmol/kg(相当于10%氯化钾3~4.5ml/kg)。滴入速度宜缓,总时间不应少于8h,也可其中一部分口服。在饮食已达正常量一半,无缺钾症状时,停止补钾。
⑥钙和镁的补充:对负钙平衡婴儿,应及早应用钙剂预防惊厥,如因预防不当在补液过程中出现惊厥和抽搐,可由静脉缓慢注入10%葡萄糖酸钙4~6ml,必要时可重复或以10~15ml加入输液瓶中静滴。能口服时,宜给10%氯化钙溶液5ml,3~4/d,加水稀释5倍后口服。此类患儿多有佝偻病,因此抽搐停止后,在继续服用钙剂1~2/d后可肌注维生素D230万~40万U,并继续口服乳酸钙。有低镁症状者,可用25%硫酸镁0.2~0.4ml/kg,肌注2~3/d,症状消失后即停药,用药期中注意呼吸与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