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证券界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财经时报》,天津的确在争取建立一家证券交易所,交易所目标锁定“为非上市股份公司股权交易提供服务”,类似于美国的OTC市场。
目前,中国有两家证券交易所,分别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但最近有传言称,天津提出建立第三家全国性证券交易所,中国
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李超11月15日对此表示,他还无法确定这件事情的真伪。
《财经时报》获悉,天津已就此事向国务院提出申请,最终能否获批尚待最高决策层定夺,不排除在即将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讨论其方案的可能性。一个重要的迹象是,11月18日,天津市市长戴相龙邀请诸多专家、学者赴津讨论,大做舆论方面的准备。
如果天津方案获批,将意味着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格局将发生巨变。
天津即将成立全国第三家证券交易所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这是因为,此举意味着原有证券市场的格局将被打破。
目前,上交所的定位是为大型公司上市提供服务的主板市场,深交所则以中小企业上市为主。
此外,深交所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俗称“三板市场”)担负着部分(比如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公司股权转让的功能。在中国证监会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构想中,这一块业务将是深交所未来发展的主方向之一。
但天津滨海新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皮黔生日前明确表示,滨海新区计划组建一个非上市公司股权挂牌交易市场。
深交所一位人士告诉《财经时报》,真是那样的话,他们将面临极大的压力。
在他看来,深交所目前的中小板市场本身就与上交所存在同质化竞争的特点,一旦三板市场的定位再被天津抢占,深交所未来的生存空间将被大大挤压。
“到那时,不排除我们会与其他交易所整合的可能。对此,我们感到十分紧张。”
11月16日,深交所副总经理周明公开表示,将整合、完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并适时尽快推出创业板。
从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将天津定位成为中国北方经济中心后,这座城市就受到史无前例的关注。
国家发改委将天津滨海新区的战略性地位与深圳和上海浦东相提并论。
6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临滨海新区视察工作,就重大问题代表中央最后拍板。
而有“金融市长”之称的戴相龙,自中国央行行长任上赴天津任职的三年多来,更是主抓天津金融产业的发展。在戴相龙看来,金融发展相对落后是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致命伤,成立证券交易所是一个必要选择。
对于天津是否会设立证券交易所,目前中国证监会的态度是——他们确曾就此进行过调查研究,评估其可行性。
不过,根据以往经验看,监管部门一直有原则上不再建立有形的全国性证券交易所的说法。
部分专家也指出,天津的财政增长、金融、市场人才,都还未达到成立证交所的要求。从长远来看,中国证券交易所应趋向合并,向国际市场看齐,以节省交易成本。
据统计,目前全国范围内公开宣称进行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的机构主要有:代办股权转让系统(中关村股份报价转让系统)、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浦东张江分所非上市股份公司股权交易信息公示市场(“张江平台”)和滨海新区天津产权交易中心股权托管交易市场等。
从现在的情况看,只有中关村股份报价转让系统获国务院批准试点。但这三个市场都表示要努力打造与主、二板对接的三板市场。
从中关村和张江平台所公布的交易模式看来,它们都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系统内全自动交易,而是“网上联系,网下结算”。这两个市场也谈不上提供融资功能。
除中关村股份报价系统有条件可与深圳主板市场对接外,其他市场要想与主板实现无缝对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目前中关村股份报价系统也还没有一家公司顺利“升板”至深圳中小板。
这种形势下,天津高调提出已做好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市场的一切准备,并争取在滨海新区设立“定位于三板”的中国第三家证券交易所,其眼光不言而喻。
第一次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在与深圳的竞争中败北;第二次是在与武汉、沈阳等多个城市竞争设立第三家证券交易所的过程中,集体失败。
历史上,天津曾是北方金融中心。天津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设立于1921年2月7日,系由北洋政府农商部批准成立的天津证券花纱粮食皮毛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俗称证券物品交易所。
1949年6月1日,“天津市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这也是旧中国最后一家证券交易所。这个交易所几年后被迫关闭。
长期以来,金融业对天津的影响和历史积淀使天津人产生了一种金融情结,几十年来,这种情结一直埋在他们心中。
如今,在滨海新区鼓励金融创新的大背景下,天津的证交所之梦再次点燃。
找法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