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外国资本大举进军中国市场,他们或者通过参股的循序渐进的策略,或者通过控股的一步到位的模式,陆续将很多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品牌收归麾下。一种普遍的看法是;将中国的知名品牌买过去弃之不用,以达到消灭竞争对手的目的,是外资公司的惯常做法。
10年前与法国seb合资的上海电熨斗总厂副厂长邓先生总结称,外资搞垮中国民族品牌的方式有如下几种:
一,控股合资、做亏、独资。以法国seb与上海电熨斗厂的合资为例,在合资的3年中,预算年年亏损,尽管中方力主拿出办法解决,几乎每次董事会议都冲突不断、不欢而散,但这样的亏损预算照样年年通过。3年下来亏损高达近3000万元。邓先生说,3年后,中方无法承受巨额亏损撤出了,合资公司于是变成独资公司。
二,鲸吞渠道,嫁接自己的品牌。合资后,法国seb充分利用上海电熨斗的红心品牌几十年积累下来的渠道网络资源、人脉资源,借助红心强大的销售队伍,使seb旗下的特福、好运达从无到有,顺利地进驻中国大中城市的数百个商场,低成本地控制了渠道消费终端。
三,品牌差异化操作。比如为了给自有品牌洁诺让路,xx把美加净的价格从4.5元压到了3元一支,由于推广力度、费用存在着明显差异,美加净的市场表现越来越差。
四,雪藏被并购品牌,利用国际品牌的溢价能力,通过品牌错位,实现从高端市场到低端市场的全线垄断。此前,我国很多知名品牌在外资的并购案中受损,如活力28、熊猫洗衣粉、扬子冰箱、孔雀电视机和香雪海冰箱等中方品牌,不仅没有在外资并购中壮大自己,反而被封存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