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为,中小企业融资企业对同时具备下列各条的投资者,均可考虑引进:一、符合基本条件,资产负债率小于70%,投资率小于50%,近3年连续盈利,无不良信用纪录;二、产权明晰,政企分开;三、主业清晰,效益良好;四、股权结构简明,没有复杂的“资本运作”;五、经营稳健,能够接受中小企业融资公司的经营理念,并且有做长期投资者的意愿。在此方面,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另外,要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增长,就必须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中小企业融资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时候,必须选择合适的股权结构来提高自身竞争力。部分资本实力雄厚的投资者,有时会利用其资金、网络、管理等优势对入股中小企业融资企业可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以大比例、大额度入股,甚至期望能够取得控股地位。对此,中小企业融资企业应有清醒的认识,不宜为了满足战略投资者入大股的要求,脱离实际盲目扩大股本总额,而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合理的资本充足率。如果战略投资者在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由于中小企业融资企业在此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可以对中小企业融资企业的发展、新上项目等方面带来切实可行的辐射助推效应,中小企业融资企业可以考虑在法律法规、国家政策许可的前提下让其控股。一般情况下,中小企业融资企业在引进战略投资者时不能丧失对企业的控股权。
当然,引资、投资需要双方共同平等的沟通、精诚的合作,对一些利益更需要合理的兼顾与平衡,不能因为控股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而置其他于不顾。此种做法应该与双方为实现共赢的初衷将会背道而驰。有一案例,2006年时,达能拥有乐百氏92%、娃哈哈51%、光明约24%、蒙牛49%、正广和50%、汇源24%左右的股权,所投资企业销售额达四百亿人民币,这在很大意义上将中国的乳品饮料市场作为其全球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
但自达能之争开始后,尽管达能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战术,却使其几乎完全失去了中国的乳品饮料市场。究其原因,就是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不惜牺牲相关民族经济的利益,没有合理的兼顾与平衡。从该角度来说,确定战略投资者的就像找知己,既要懂得寻觅方法又要掌握相处的艺术。
大家都知道,要找对象而又涉世不深的年轻人,寻找知己有时需要朋友、相关专业社会中介机构的中介。中小企业融资企业在引进战略投资者时也可以选择专业的中介机构提供相关的中介服务。当然,引进战略投资者远比年轻人找对象复杂、专业。在引进过程中有好多实务需要较为专业的工作方可顺利进行。所以,选择在投资、管理等方面有丰富经验的诸如金融机构、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对引资工作有时可能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