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咱们说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比较好的贯彻了收付实现制的观念。买来存货,借记存货,贷记资产基金—存货;同时借记经费支出,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可是有的时候行政单位也会欠款啊,没付钱怎么办?难道借记经费支出贷记应付账款?虽然非常顺应人心,却又掉进了老陷阱,没付钱怎么能列支呢?可是不列支怎么办怎么办?这时候就用到了咱们今天要谈的这个科目——待偿债净资产了。
既然没付钱,那就是一种将来的义务,不需要列支。同时为了真实反映财务状况,增加负债是应当的,所以需要贷记应付账款。既然增加一种负债,资产又不能凭空增加(存货已经对应资产基金——存货了),那就只能减少净资产了。可是观察一下,哪个净资产科目都不适合直接减少啊,所以就新设一个科目吧,待偿债净资产应运而生。所以这个科目的定义就是核算因发生应付账款和长期应付款而相应需在净资产中冲减的金额,就是为了区别于正常的结转结余而设的。
当然一定要明白,这里直接减少净资产,只是一种虚减。等真正付款的时候,是需要先恢复净资产,然后通过正途——先列支出再转入净资产——来实现的。
可见,由于履行了还款义务,应付款项没有了,相应的待偿债净资产也要毁尸灭迹。这时候直接列经费支出,等到了年末再转入结转结余,从而实现净资产的真正减少。
正是由于待偿债净资产的特点,所以存在一个平衡关系,就是应付账款+长期应付款=待偿债净资产(数值)。但是由于很多单位没有正确过账或者后期核算失误,没有正确使用这个科目,导致2016年度决算首次引入这一审核公式的时候,审住了一大批单位呢。
这个科目期末有余额的话,应该是借方余额,反映单位因尚未支付的应付账款和长期应付款而需相应冲减净资产的金额。所以在决算报表中,是需要填负数的。
最后,如果核销确定无法支付的应付款时,借记应付账款/长期应付款,贷记待偿债净资产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