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太是某企业退休职工,中年丧夫独自拉扯四个孩子,其中对老四最为疼爱,老四虽收入不高,但一直侍奉老人,小区回迁后忙里忙外,给老人养老送了终。料理完丧事,王老太的弟弟主持家庭会议,拿出了一份遗嘱,让兄妹四人都很意外。原来老人想把遗产留给老四,又怕为此伤了手足感情,早在十年前瞒着孩子们做了一份公证遗嘱,将老人45平米的住房和全部存款留给老四。老大提起诉讼,理由是老人45平米的房子已经拆迁不复存在,要求兄妹四人平分现在的楼房。
房屋拆迁本身具有物权置换的性质,这一点最高法院在《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已加以确认。从本案来看,45平米的旧房通过拆迁补偿,已转化为现在的楼房,转换过程中增加的无非是拆迁置换的楼房和老人存款的投入。这与老人将旧房出卖,另买新房有着明显的区别。前者理应视为物权的置换,而后者则属于以买卖行为实际变更遗嘱。
审理法院正是从老人立遗嘱的本意出发,结合拆迁补偿的法律性质,判决确认老四享有楼房的继承权,从而驳回老大等人的诉讼请求。
遗嘱与其他民事文书不同,只有到立遗嘱人去世后才发生法律效力,动辄历时数十年,所以遗嘱的表述应比较严谨。但受到个别公证机构的格式限制,往往要求遗嘱指明具体的财产对象,如房产坐落、存款数额等,遗嘱在起作用的时候,财产数量、形态均发生变化。为避免花费不菲的遗嘱,成为老人百年之后儿女争议的导火索,在立遗嘱时应尽量考虑日后的财产变化,例如将某房产表述为“本人对坐落于某市某区某路某号的房屋所享有的房产权利(份额)以及由此转化而来的拆迁权益”,将存款表述为“我名下的全部银行存款及现金、保险赔偿金”等,必要时可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引用法条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