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想法看似是对现实的理性选择,实际上却是一种“有限理性”。一方面,不同的考生在兴趣、特长和能力素养上存在差异,为了分数放弃擅长的物理,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另一方面,市场需求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如今被“嫌弃”的物理学科,说不定以后会让我们“高攀不起”。
高中阶段学习的物理知识,在后来的学习乃至工作中,直接作用可能不明显,但物理学科培养的理性思维和逻辑能力,以及对宇宙、自然的兴趣和认知,对所有学科都有意义。而要想在今天加速迭代的格局中掌握主动权、避免被淘汰,科学思维非常重要。
面对高考,个人选择的空间可能会被升学压力所挤压,不利于得分的物理在一次次功利考量中被排除,但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清楚一个道理: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考上大学并不是终点,未来的跋涉还需要在基础学科有深厚积淀,才能厚积薄发。
教育的初衷是育人。客观来说,目前高考还是指挥棒,学生和家长不可避免地追求高分,但涉及未来长远发展时,更应破除功利主义、回归教育初心。
而教育改革不仅需要良好的顶层设计,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在目前3+X的高考模式下,如何确保物理这样的基础性学科不“遇冷”,这需要在尊重个性发展和满足整体利益之间做好平衡。当下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教育,依然是一个值得不断被追问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