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程是学生在初中甚至小学就接触到的一个概念,在同学们的意识中根深蒂固,难以改变。然而为了物理的学习我们大家不得不去强迫自己接受位移这一概念。路程很容易理解也就是我们所走过的路径的总长度,而位移则表示是物体始末位置的改变,表示为始末位置之间的线段长度。在物理中路程需要考虑物体的具体运动过程,而位移则不需要考虑这些。例如:小明从家走到学校有5公里的路程,我们就要具体考虑小明的运动路线,但要考虑小明的位移,我们只需要从小明的起始位置(家)到小明的末位置(学校)之间做一条有向线段,线段的长度就表示位移的大小,线段的方向就是位移的方向,而不必再考虑具体小明走的什么路线。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做状态为止。
a.只有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才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速度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2.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b.加速度随力的产生而产生、变化而变化、消失而消失。
c.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一致时,物体加速。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减速。
d.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1N。
4.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总是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
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根本区别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的大小等于弧长除以时间:v=s/t,线速度方向就是该点的切线方向;
2.角速度的大小等于质点转过的角度除以所用时间:ω=Φ/t
4.向心力:
(1)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沿半径指向圆心的力,这个力叫向心力。
1、电场能的基本性质:电荷在电场中移动,电场力要对电荷做功。
2、电势φ(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能Ep与电荷量的比值。
(2)定义式:φ——单位:伏(V)——带正负号计算(3)特点:
○1电势具有相对性,相对参考点而言。但电势之差与参考点的选择无关。
○2电势一个标量,但是它有正负,正负只表示该点电势比参考点电势高,还是低。
○4电势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动到零势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
(4)电势高低的判断方法○1根据电场线判断:沿着电场线电势降低。φA>φB○2根据电势能判断:
结论:只在电场力作用下,静止的电荷从电势能高的地方向电势能低的地方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