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冰霍主要有两个条件,我们知道,冰雹多来自对流强烈的积雨云中。冰雹和雷暴都是对流性天气,都发生在积雨云中,但是形成冰雹的条件要比雷暴条件高。冰雹的直径一般在5?50毫米范围内,大的可达到几厘米到几十厘米,所以冰雹形成一要有厚实的云层,气象上叫深厚的层结不稳定。一般来说,发展强盛的积雨云中都可以有冰雹,但要使冰雹降落到地面,需要云中的雹大到一定的体积。产生雷暴的积雨云中,上升气流速度一般需要10米/秒左右,而形成降雹的云中上升气流速度,一般要在20米/秒以上,雹粒愈大,所需上升气流愈强。这种上升气流是不均匀的,时强时弱,使雹粒在碰撞中迅速增大,当上升气流托不住时,雹块便降到地面。二要有适宜的0℃层高度。积雨云中在0℃层以下由水滴组成,0℃层以上至零下16℃层以下是过冷水滴和冰晶的混合体,再向上则以雪花、冰晶为主。从我国降雹的特点来看,冰雹灾害多发生在4?7月冷暖空气活动频繁的时期,大多出现在午后到傍晚,持续时间短,一般在几分钟到半个小时。降雹区多呈带状,俗语说“雹打一条线”,其宽度一般只有1?2千米。从发生冰雹的次数看,山地多于平原,内陆多于沿海,中纬多于高纬和低纬。我国的雹区主要在云、贵、甘、宁、陕等地。
冰雹的结构是很神奇的。它具有层层叠叠的夹层,在解剖冰雹的时候,首先可以看到一个不透明的核心,外面由透明与不透明的冰层交替包围着,所以冰雹远远看去一片白,并不像冰块那样透明。这说明冰雹是在0℃层上下反复升降,在“融化一结冻一再融化一再结冻”的反复过程中,不断增大的。因为积雨云中温度0℃高度以下是水滴,以上为过冷水滴与冰晶、雪花,当过冷水滴随上升气流上升时与冰晶或雪花冻结,形成冰雹的核心。由于冻结的时间非常短,冻结速度又很快,所以,形成的雹核里混有空气,组织比较疏松,形成不透明的白色冰层,冻结得愈快,冻结成的冰层愈白,愈不透明。雹核形成以后因为重量较大,或者上升气流减弱,就会下降,当降到0℃高度以下后,气温较高,使雹核表面部分的冰融化成水,同时在下降过程中也会与一些雨滴相碰,又有一些水粘在外面。当外面包着水的雹核又遇到强的上升气流,再一次被带到0℃层以上。这时雹核外面的水又冻成冰,这时是逐渐冻结的,所以成为透明的冰层。当冰雹再遇到过冷水滴,在其上凝结并与冰晶、雪花相碰时则又形成不透明的冰层,冰雹体积加大,又下降,如此往复多次,就可能 形成很大的冰雹。有人从资料得出,当0摄氏度层的高度位于最大上升速度层200?300米处时,最有利于冰雹的增大,0℃层过高过低都不利于冰雹的发展,即使降雹,危害也不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