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凌峰沿程增大。冬季河道封冻,拦蓄了一部分上游来水,增加了河槽的蓄水量,当上游先于下游解冻开河时,被拦蓄的水急剧释放出来,产生凌峰,向下传递,又迫使沿程封冻段解冻,使冰水汇集,凌峰沿程增大。
(2)水位高。由于冰凌对水流的阻力作用,以及水内冰和冰盖占去了部分过水面积,在同流量下,水位比无冰期为高。如黄河下游利津水文站,1955年伏汛期洪峰流量为5760m/s,相应水位12.00m,而该年凌汛洪峰流量仅为1960m/s,其水位达15.31m。冰塞、冰坝,可使局部河段严重壅水,如松花江冰坝高达16m,原苏联别巧列河冰坝壅高水位达14m。
(3)封冻后流速减小。由于过水断面湿周增大,水力半径减小以及冰盖底面糙率的作用,增加了水流的阻力,与无冰期相比,同水位下断面最大流速值明显减小,且位置下移到水流的中央附近,冰盖底面愈粗糙,下移深度愈大。等流速线在过水断面中形成闭合曲线。
(4)槽蓄水量变幅大。由于凌汛期水流所受的阻力增大,河槽蓄水量比无冰期明显增加。根据冰情发展,槽蓄水量的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①形成阶段。封冻开始到稳定封冻,槽蓄水量逐渐增加,直至最大。②稳定阶段。稳封期冰盖下水流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槽蓄量变化不大。③释放阶段。解冻期冰盖融化,槽蓄量释放并逐渐减少,直至恢复到无冰期状态。槽蓄水量与凌洪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解冻开河期,由于冰盖的破裂和消融,解除了对水流的阻力,槽蓄水量迅速释放,形成凌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