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的爆发。1931年9月18日,驻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炮击中国东北军的北大营并向沈阳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19日,日军侵占沈阳,短时间内又占领长春、吉林等地。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端。
数十万东北军执行蒋介石不抵抗命令,不战自退。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落入日军之手。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华北事变,进一步控制察哈尔,并指使汉奸殷汝耕在冀东成立傀儡政权。
民族存亡危机日益严重,各界民众均有亡国就在眼前的感觉。在这一过程中,张学良将军执行蒋介石不抵抗的命令,先是痛失东北,随后失守热河,其威信一落千丈,几成民族公敌。
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中共在北平举行了大规模的大学生示威游行,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获得全国民众积极响应,全国人民抗日热情高涨,给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国民政府巨大压力。
两广事变,又称六一事变或西南事变。1936年6月1日,陈济棠、李宗仁在广州发出通电。痛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对中国土地的践踏,决定率所部北上抗日,收复失地。6月2日,致电南京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请求准许粤桂部队北上。然而不久后广东将领、飞行员纷纷向南京政府投诚,并对两广所谓的“北上抗日”说加以抨击。“南天王”陈济棠垮台,李宗仁也不得不对蒋介石表态归顺。
由于,两广事变和平解决(尤其是兵不血刃,便使当时叛逆性最强、实力最大而位居国内半独立的诸省之首——粤桂湘三省伏首听命),蒋介石便将预备征讨两广的中央师悉数北调,用来剿共,并准备将张学良的部队调离。然而也因蒋介石的过分自信,仅带少数文武飞往西安,结果西安事变时所有人都被扣留(因为当时论“造反”实力,张学良、杨虎城的部队简直无法和两广部队相比。)
因此史学家认为,因为两广事变的危机安然度过,西安事变在1936年的西安临潼骊山“非爆发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