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国轻敌,没有料到中国会出兵。尽管中国在出兵前就通过不同的渠道警告美国,不要越过三八线,如果美军越过三八线,中国不能置之不理。但美国却把这警告当成了耳边风。当然,美国不理会中国的警告也很简单,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新中国一穷二白,根本无力与美国这个世界第一强国相对抗。在他们看来,中国的警告只不过是一种形式,他们不会也不敢出兵和美军打。特别是麦克阿瑟,尽管中国志愿军入朝部队打了第一次战役,将美军、韩国军队从鸭绿江赶回到清川江,但他依旧固执的认为,这是中国象征性的出兵。所以,被彭元帅将计就计的把侵朝美军引入中国的埋伏圈,在第二次战役中给予致命的打击。中国的出兵达到了“出奇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
二、美军不适应中国军的近战夜战,敌后穿插等战法。美军的武器是先进的,火力是强大的,但中国军队发挥了自己的特长,与之打近战夜战,入往还辅之以各种敌后穿插,分割包围等战术。在美军看来,这种战法根本就“不正规”,他们根本没见过这种打法,自然也不知道如何应对了。二次战役后,麦克阿瑟被撤了职,李奇微接替了他的职务。据他的回忆录中提到,说美韩军队对中国军队产生了恐惧,一听说中国军队穿插到了他们背后,就慌作一团,匆匆忙忙往后撤。
三、中国军队勇敢顽强的战斗作风。美军一直到现在都对中国陆军怀着一种敬畏的尊重。当时,中国入朝参战的部队都是参加过二十多年战争的老部队,指挥员有着高超的指挥能力,战斗员有着丰富的战术。上甘岭战役中的重伤员不叫苦,轻伤员不下火线,形成了一个个团结互助的战斗集体,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斗志。
四、美国及盟友担心苏联进攻。在当时,无论是最高统帅还是普通士兵,都知道朝鲜战争的深刻含义。所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深得民心的,中国是举全国之力来打这场战争的。但美国则不同。当时,美国的战略重点在欧洲。美国动用了大量的军队到朝鲜,但苏联的几百万大军却没有动一兵一卒。美国及其盟友担心,如果在 朝鲜投入了过多的力量,就会大伤元气。要是苏联趁着他们在朝鲜陷入泥沼,突然出兵欧洲,他们将无法抵挡。
五、苏联的援助。当时中国百废待兴,苏联为了支持中国的抗美援朝,给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这些武器装备和苏军的相差无几。到了1952年以后,中国军队已经全部装备了苏式武器,其火力之强并不亚于美军。记得一个参加过上甘岭战役的美军士兵回忆,说“中国人的炮火太厉害了,几乎是一秒钟落一发炮弹”。
六、单纯军事主义,忽略了当时的世界形势。入朝作战面临苏联的不确定性,由于苏联的存在,美国扩大战争规模,最后未必能赢,反而会使经济受到重创。如果主动升级战争,最后却旷日持久、伤亡惨重,那么美国当时的执政党必然要遭受严重的政治打击,下台是必然的事情。这一点杜鲁门虽一再提醒麦克阿瑟,但却没起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