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东兰、巴马、凤山、天峨、南丹等县壮族的春节习俗,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找蚂拐”从年初一清晨开始,找到蚂拐后鸣炮报喜,并装进小棺内,放进彩色花楼中,抬回村放进“蚂拐亭”。
第二阶段是蚂拐游村和孝蚂拐。两名歌手抬着“花楼”,孩子们簇拥着游串全村。
每到一家,唱“蚂拐歌”后,主家拿出美食、钱财等分给大家。游村所得的钱,待葬蚂拐时会餐用;所得的米让各人带回家去,这些米叫做“百家米”。
晚上,人们聚到“蚂拐亭”旁,敲着铜鼓、皮鼓,唱歌跳舞“孝蚂拐”,也叫“守灵”。
第三阶段是活动的高潮“葬蚂拐”。全村人穿戴一新,拿着五颜六色的纸旗、魂幡,来到葬场。
人们敲着铜鼓把“花楼”从“蚂拐亭”抬出,送到葬场中心,人们分批奠祭。
然后,“蚂拐郎”带领众人排着队,抬着“花楼”送到坟地安葬。
下葬前,主祭人挖开去年的蚂拐坟,据蚂拐骨颜色预测今年的年景。
普遍说法是如果遗骨黑色,预兆今年雨水多,影响年成,要防涝排涝;如果蚂拐遗骨白色,则预兆今年棉花丰收。
如果遗骨是黄色的,则表示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后就把蚂拐棺从“花楼”中取出,抬到事先选好的坟地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