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条,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
第三条,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
围绕“服务师生、促进学术、传承文化”的宗旨,致力于构建资源丰富、环境优雅、服务高效的智慧图书馆。
图书采购:搜集符合学校学科专业特色和师生需求的图书资源,特别关注学科知识前沿、经典著作及通识教育类图书。
数字资源:加强电子书、专业数据库等数字资源的建设,提供便捷的访问和检索服务。
特色资源:收藏具有“城院”特色的文献资源,比如:落雁文化、东湖文化、城市文化、红安红色文化……
资源更新:定期评估馆藏资源的使用情况,根据评估结果和师生反馈进行更新和优化。
空间规划:合理布局学习区、研讨区、休闲区等功能区域,提升空间利用率和舒适度。
设施升级:更新空调、监控、门禁系统等基础设施,引入自助借还系统、人脸识别门禁系统等智能化设备。
环境美化:保持图书馆整洁、安静,设置绿植、艺术作品、文化背景墙、温馨标识,营造宜人的学习氛围。
基础服务:阅览室周开放时长不少于95小时,考研自习室假期正常开放。
智慧服务:构建智慧图书馆系统,实现馆藏资源的智能化管理,提供个性化推荐服务。
阅读推广:举办读书分享会、学术讲座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术热情。
学术支持:为教师和研究人员提供学术资源咨询、文献检索等支持服务。
1、纸质资源:今年采选了15万册纸质图书,现有馆藏基本满足教育部的办学条件要求。
2、数字资源:今年继续新增外文资源数据库,进一步完善馆藏资源体系;图书管理系统全面优化升级。
3、东湖校区图书馆今年新增中央空调系统,实现冬暖夏凉。
4、红安校区5号楼图书室、阅览室进一步扩容、改建,增加数字化阅读终端设备。
5、为缓解东湖校区馆舍压力,把红安校区9号楼一二层作为藏书空间。
6、进一步打造图书馆文化活动品牌和影响力,今年首次发布年度阅读报告。
7、今年图书馆智慧教室为学校各教学单位提供服务总计131场,让教师能够高效完成“一流课程”的录制,受到相关部门领导和老师的好评。
资源利用:纸质图书借阅量、电子资源访问量和下载量、入馆读者人数、阅览座位使用情况等。
服务评估:定期收集师生对图书馆服务的反馈意见,进行满意度调查。
质量监控:建立内部评估机制,对图书馆的各项服务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
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和师生需求,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和提升服务质量。
逐步建立智慧图书馆背景下的以人为本的“未来学习中心”,计划明年起对东湖校区图书馆部分区域进行功能布局的调整和文化环境的营造,重点在于打造一些特色空间,比如:教学支持空间(智慧教室、集体备课室、研讨室)、学习支持空间(AI沉浸式学习体验区、数字阅读体验区、媒体学习实验室)、创新支持空间(模拟复试/面试室、创新创业工作室)、开放共享空间(教师休息区、文化休闲区、室外朗读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