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生活饮用水质量进行全面监测,并重点评价氯化消毒的效果。
1.水源地监测点:在水源地设置3个监测点,分别位于水源地的上游、中游和下游,以确保监测到不同区域的水质变化。
2.取水口监测点:在每个取水口设置2个监测点,一个位于取水口附近,另一个位于取水口下游100米处,以监测取水过程中水质的变化。
3.水处理厂监测点:在水处理厂的进水口、处理点设置 过程中和出水口各设置1个监测点,以监测水处理效果。
4.出厂水管道监测点:在出厂水管道的起始点和终点各设置1个监测点,以监测水质在输送过程中的变化。
5.居民用户终端监测点:在普通居民区随机选择20个监测点,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微生物指标:总大肠菌群(不应检出)、大肠埃希氏菌(不应检出)、菌落总数(100CFU/ml)
毒理指标(mg/L):砷0.01、镉0.005、铬(六价)0,05、铅0.01、汞0.001、氰化物0.05、氟化物1.0、硝酸盐10、三氯甲烷0.06、一氯二溴甲烷0.1、二氯一溴甲烷0.06、三溴甲烷0.1、二氯乙酸0.05、三氯乙酸0.1、溴酸盐0.01、亚氯酸盐0.7、氯酸盐0.7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色度15、浑浊度1、臭和味(无异臭、异味)、肉眼可见物(无)pH(6.5-8.5)、mg/L铝0.2、铁0.3、锰0.1、铜1.0、锌1.0、氯化物250、硫酸盐250、溶解性总固体1000、总硬度450、高锰酸盐指数3、氨0.5
放射性指标(Bq/L):总α放射性0.5、总β放射性1
杀灭对数值计算:使用公式(KL=N0-N_1)计算,其中(N0)为消毒前样本平均菌落数对数值,(N_1)为消毒后样本平均菌落数对数值。
直接法:消毒工作结束后,设置现场消毒组和阳性对照组将载体移入含5.0mL中和剂试管中,于4h内送实验室进行检测
浑浊度、色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CODMn、氨氮、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
GB3838-2002中有关水质检验基本项目和补充项目共29项
浑浊度、色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余氯、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CODMn
常规检验中全部项目,非常规检验项目表中可能含有的有害物
浑浊度、色度、臭和味、余氯、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CODMn
常规检验中的全部项目,非常规检验项目表中可能含有的有害物质
记录内容:地点或对象、采样时间、数量、采样者、样本编号、名称、检验指标及依据、检验结果及判定等信息。
数据分析: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水质监测数据,评估水质状况和氨化消毒效果。
掌握应急处置措施:选择安全饮用水,避免喝生水、来源不明或被污染的水。消毒处理,常用的消毒剂有漂白精片、含氯泡腾片等,需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使用。注意个人卫生
加强健康宣教:普及饮用水安全知识,通过各种渠道(如电视、广播、网络、宣传栏等)普及饮用水安全知识,提高公众的饮用水安全意识。倡导健康饮水习惯
强化监管:政府部门应加强对饮用水安全的监管力度,确保供水设施的安全运行和水质的安全达标。
定期监测:定期对饮用水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水质问题,确保饮用水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