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社会学家韦伯把领导分成“魅力型”和“官僚型”,人类社会在部落阶段崇拜的是个人魅力,特征有:勇敢、果断、高智商、仪表伟岸等等,后来由于法规制度的建设,领导人要在特定的框架下运作,于是理性、经验更重要。然而,对强有力领导的崇拜已经写在人类基因谱中,虽然它是非理性的。有时,魅力可以压倒一切。
商界和政界的领导力或许在抽象的层面上有相同之处,于是毛泽东、曾国藩都上了管理书籍的封面,似乎有了治国平天下的领导力,用在公司治理上,不过是牛刀小试。
领导素质到底是什么?一位长期执教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教授杰弗里?菲费尔(JeffreyPfeffer)在《信口开河话领导力》(LeadershipBS)一书中搜集了各路专家们下的两百多条定义。有时候在同一篇论述中对领导力的定义前后相反,既要果断,又要有弹性;既要有坚定信念,又能博纳众议;领导是个好管理者,同时又能超出管理架构,具有高屋建瓴的宏观视野。正反辩证,说了等于没说。
据统计,美国每年在领导能力培训上花费40亿美元,成为一个大产业,其理论和实践的前提是,领导不是先天的禀赋,而是可以培养出来的,领导的功能主要在带领团体完成特定工作。所以管理大师讲明,卓越的领导者能激发下属的潜力,使其心甘情愿地效力卖命,而一般的管理者只能提出要求,佐以“胡萝卜加大棒”的奖惩手段。一位成功的领导人,具备谦虚、真诚、表里如一、可信、无私等等的美德,很少用惩戒的方式来达到目的。
既然领导力是经过学习获得的,人皆可为尧舜,于是一个团体中,那些能施展影响力、驱使别人办事的人,虽然没有头衔和职权,都是实际的领导。这么一来,公司组织内就注入了一种平等的精神,可以减少一些等级带来的摩擦。领导力培训兼具“教化”的功能,让中层员工相信他们的上级领导都具有这些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