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原因:逃避,害怕承担创新失败的责任而选择主动逃避。
模仿最大的好处就是风险相对较低,互联网的普及和各类展会的存在,可以让人们轻松的获取“创新”灵感。对于很多嗅觉敏锐的老江湖而言,在线上线下海量的信息中快速捕捉到最受欢迎的各种“爆款”“高关注度”的新产品简直是易如反掌。有好的产品,就买几个回来研究一下,若是遇到合意的新产品,就冒充客商打个电话套点资料……
对于老江湖而言,接下来的“创新道路”将会一帆风顺。他们也懂得如何去捕捉好的创新产品,同时习惯了基于模仿的“创新”。他们似乎习惯了通过解构式的逆向“研发”来获取创新灵感,并且在“创新”的产品中稍加改进。在模仿市面上“爆款”的产品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再“创新”,可以最大幅度的减少用于前期研发的费用投入,同时因为有先行者在商业化进程中的成功经验和成长路径可以借鉴,能够让模仿者在商业化进程中尽量不走错路,少走弯路。
模仿式“创新”,成本更低,风险更小,更加稳妥,不用太过担心失败。于是很多企业便投入大量的精力专注于模仿,改造和再“创新”,而不去探求其背后的所以然,这就好比经常抄别人作业的孩子学习普遍都不太好,久而久之就会弱化自身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尾声:严格的等级制度是扼杀创新思维最有力的武器。不论团队大小,但凡在严格的等级制度以及倾向于服从的人文环境下,畏惧与逃避都会如瘟疫般在整个团队中泛滥。时刻的削弱着人们创新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团队的创造力不断的退化,最终被“驯化”成为一颗坚固的螺丝钉。
试想在这样的环境下,你播撒下的创新种子还能发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