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政策往往看得见、吃不着。中央给了一瓶葡萄糖,“卡子”还控制在地方政府和部门手里,民营企业看到“葡萄糖水”,却不一定能输到养分
不少民营企业家反映,国家接连出台了好政策,但民企往往看得见、吃不着。
昆瑜锂业是一家高新科技企业,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今年1月,公司获得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项目,可以低息申请4700万元资金。作为一家民企,公司还须找到2家担保公司为企业担保,担保费率高达2.8%。
本以为一切准备就绪,不久就能拿到钱了。然而项目获批,贷款申请却没通过。银行说,现在锂电池产能过剩,风险太大不给贷。至今,昆瑜锂业的获批项目都没拿到资金。
“新能源汽车、化学医药、储能电池等很多新兴产业都要用到锂,金属锂业市场需求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怎么就产能过剩了?而且,我们在国内金属锂深加工行业是技术最领先的企业,银行能不能对行业、企业多些了解再下结论?”昆瑜总经理程飞愤愤不平。
即使申请到了资金,民企烦恼远未结束。今年1月,安碧捷高新技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申请到1.92亿元专项建设基金,前3个月用了800万元,剩下的1亿多元却砸在手里花不出去。
“现在资金使用章程变了,每次用款都须经地方政府签字,他们不签,钱就不能用,没法根据企业自身需求支配资金。”董事长何长波说,最近企业需要采购一批设备,就面临没钱付款的窘境。可是钱趴在账上,花不花都要付利息,宝贵的资金变成“烫手的山芋”。
政策虽好,但严文苛规太多,难以适应企业多样化发展需求。华森制药集团计划新建一个药品生产基地,项目通过后获得3000万元额度资金。但一深谈条件,问题就来了。银行提出,必须由地方政府提供担保,企业再用厂房做反担保。而且资金以股权方式进入,按照3亿元注册资本金来算,占项目10%的股份。
“我们之前已经从市场上找到一些投资者,他们的认购价格是银行入股价格的数倍。如果同意银行的条件,对其他股东是不公平的,但不同意就得不到资金。”华森制药董事长游洪涛说,最后集团不得不放弃了申请。
“现在大礼包不少,但民营企业难接住。这就好比中央给了一瓶葡萄糖,‘卡子’还控制在地方政府和部门手里,民营企业看到了‘葡萄糖水’,却不一定能输到养分。”一位民营企业家无奈地对记者说。
“养老产业投资周期长,加之目前养老市场还在培育,企业运营压力很大。”合众人寿不动产投资事业部负责投资管理的王晓霞告诉记者,养老产业是公司的投资重点,他们已在武汉、沈阳、南宁、合肥、济南投资5个养老社区,目前武汉的项目投入运营,示范效果明显。
王晓霞坦言,地方和部门陆续出台一系列文件,在土地、税收、财政补贴等方面给养老机构提供了不少优惠政策,但享受对象多限于政府办养老机构和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民间养老机构能享受到的很少。如果政策红利不能兑现,就会影响民企的投资信心。还有,现行的医保报销政策,对异地养老形成障碍。政策问题不解决,也会制约民间养老机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