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每个国家的教育体系,评分标准,排名都有所区别,导师为了给自己的学生争取高排名,各种争论在所难免。在这些争论中,隐隐感觉到以下几个因素,可能在不同程度影响评审委员会对申请人的评估。以下可能的影响因素无先后排名。
评委会考虑申请人所在院校在所在国家的排名以及国际排名,对特别知名的院校,或者他们很认可的教育体系(比如德国),会在同样的排名中对申请人给予较高评价。这次有不少来自国内的申请人,也能看出来他们对国内院校了解的很清楚。来自排名一般院校的同学请勿喷,这个选择过程,对于委员会的人来说,是减小风险的过程,所以在他们所了解信息不多的情况下,这不失为一个筛选办法。
本科成绩还是很看重的,这体现了一个学生学习认真的程度。如果GPA明显偏低,申请人的劣势会比较明显,委员会会期待申请人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水平(比如排名前10%)。当然GPA和排名也跟所在学校有关。
有些国家的教育体系会专门给毕业论文打分。因为毕业论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研究能力,而研究能力又是PhD所看重的,所以这一点被强调很多次。对学习成绩差别不太大的申请人,研究能力是区分不同申请人的一个要点,而thesis的得分是很重要的evidence。
大部分学校的申请会要求推荐人完成一个report,其中包括一些评分,比如motivation,English skill,等等,每一项会有4―5档不同的描述。对于无法从前面3项区分的申请人,推荐人的.评价就起作用了。如果大部分评分落在excellent或者outstanding,会让评委会觉得是不错的申请人。落在acceptable, satisfied 之类的评价,潜台词有时候是"其实没有那么好"。
上面说的推荐人和report,其实如果熟悉申请"规则",很容易收到千篇 一律的推荐信,这时就很难从推荐信的内容上判断申请人。委员会采取的一个办法是直接打电话给推荐人,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对申请人的支持程度。另外如果推荐人是领域内很知名的人物,其分量不言而喻。
如果委员会里有人对申请人所在国家的教育体系等等有所了解,对评价该申请人的学术能力和水平可以起到很大帮助。学院的委员会来自或者曾经在中国,欧洲,南美,北美的研究机构工作过,所以评审过程还是比较公正的。
个人感觉申请PhD是件很看缘分的事情,跟导师,研究组投缘,院系支持奖学金,以及以后的开题,毕业等等都是很微妙的事情。如果遇到特别合适的申请人,导师会想办法帮助学生拿到奖学金入学。如果申请人在某些方面还有所欠缺,依然可以有各种途径可以弥补。有时候我们觉得很不错的申请人去了别的组,或者有些学生被一些学校/导师拒,开始也许会比较郁闷,但仔细想想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能说缘分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