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查"回头看"的情况来看,我局(分公司)在"广告促销"的'预算管理、立项审批、供应商管理、实施方式、实施程序、合同管理、效果评估、责任**、促销品和营销宣传用烟管理、痕迹管理等环节都能按规定严格执行,未发现有不按规定执行的情况。
今后,为了更为有效地抓好工程投资、物资采购、广告促销三项检查工作的日常监管和长效机制、阳光工程建设,我们将进一步严明纪律,完善**建设,规范工作流程、严格加强日常监管工作,扎实开展好日常的管监一体化再**、公开办事、企务公开工作,全面深入地推进各项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总结创新监管方式,积极抓好各项内部监管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设。
总之,通过这次自查整改"回头看"工作,进一步提高了我们的规范意识和监管意识,我局(分公司)将长期深入地按照规范要求,严格抓好各项工作,更加认真扎实地开展好日常的监管工作,保质保量,全面推动专项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使我局(分公司)廉洁自律工作再上新台阶。
人才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2021年,我们要以三项制度改革为人才工作中心,优化用人机制,大力挖掘人才潜力,加快职业化队伍建设,实现员工与公司的共创共赢。
按照市场化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建立中层管理人员选聘、考核、奖惩、退出机制,加大公司中层管理人员选聘比例。坚持公司人员管理去"行政化",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建立中层管理人员竞聘上岗、能上能下的人事制度。
优化公司组织架构,依据公司战略定位和"十四五"规划方案需要,全面梳理公司管理流程,按照《公司法》规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科学设置职能部室、管理岗位,减少管理层次,建立部门之间、产权主体之间责权明确、运转高效的现代化企业。按照精干、高效原则,从严掌握、严格控制公司管理岗职。
建立管理人员竞聘上岗机制,除应由法定和组织程序产生或更换的公司管理人员外,中层管理人员一律实行聘任制、任期制。结合发展需要,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公开选聘、择优录用,探索建立起合理的、高效的管理人员流动和岗位交流机制。
加强对管理人员的考评,公司将根据经营发展的目标和重点,以经营业绩和工作实绩考核为主,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指标体系,以签订目标责任书的方式将定量指标分解落实到中层管理人员。建立考评档案,将考评结果与管理人员的晋升、薪酬和培训挂钩。
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对考评成绩优秀的管理人员予以表彰奖励,依据考评结果对未达到考核要求的管理人员给予警示、处罚和解聘,形成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解聘人员按新竞聘岗位确定薪酬;未能竞聘到新岗位,按公司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相关规定处理。
通过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建立起以契约式管理为核心、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机制,优化用工结构、规范用工形式,畅通进出渠道,形成正常流动机制,建立员工择优录用、能进能出的用工制度。
建立市场化用工机制,根据公司生产经营需要,按照条件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和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的要求,建立健全公开招聘制度,畅通人才进入通道,把好选人入口关,依法自主、灵活地决定劳动用工。
优化岗位体系建设,公司将按照因事设岗、按岗定责、精干高效的原则和总量科学、结构合理的要求,对标国内同行业先进企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完善人员岗位配置,科学设置岗位、职位,明确岗位职责和上岗条件,严格控制用工总量。
依法规范劳动关系,2021年底前,公司按照《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关系进行梳理,通过续签、变更、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等方式,规范劳动合同管理,建立员工正常退出机制,确保员工有序合理流动,形成正常流动机制。对员工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司制度规定、绩效考核连续不合格等情形,将依法合规做好解除劳动关系和安置等工作。
建立员工竞争上岗机制,按照公开公正、竞争择优原则,对现有在岗员工实行竞聘上岗。依据岗位要求,建立健全公司内部下岗、淘汰制度,形成优用劣出的用工机制。对竞争上岗员工实行岗位动态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实行内部淘汰,对不胜任工作、未能竞争到岗位的,公司对其进行转岗或转岗培训;对经过培训或转岗仍不能胜任工作的,公司将依法与其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
建立健全员工培训制度,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加大员工岗前培训。加强员工在岗、转岗培训,提高员工岗位素质,增强员工创新能力。鼓励员工参加继续教育,提高学历层次,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健全与晋职晋级、薪酬待遇相挂钩的培训激励机制。
多渠道分流安置富余人员,2021年底前,通过转岗、待岗培训、解除劳动合同、离岗内退(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等多种途径,基本完成富余人员分流安置工作。公司有空缺岗位时,应优先安排富余人员上岗,不服从公司工作安排的,公司可依法与其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人员,公司按照《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给予经济补偿。
通过推进用工制度改革,健全员工能进能出机制。要从劳动合同、岗位体系管理出发,建立内部人力资源市场、探索人员交流互换机制,盘活人力资源存量,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要优化市场化用工机制,建立健全以公开、平等、择优为基础的市场化招聘制度,以定编、定岗、定责为基础的市场化岗位管理制度,以能力、实绩、贡献为基础的市场化人才评价制度,积极探索与公司发展相适宜的多元化、市场化用工模式。要畅通员工退出渠道,建立健全以试用期考核为基础,以绩效考核为核心,以劳动合同续签考核为辅助的全方位考核体系;要加大考核结果的运用,对违反劳动纪律、工作态度懈怠、业绩贡献不大、岗位胜任力较差等情况的员工给予降级、调岗或解除劳动合同,逐步形成优胜劣汰的用工机制。要强化制度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公司内部劳动管理的配套规章制度,规范奖惩办法,严肃劳动纪律。
坚持效益决定分配的原则,兼顾公平与效率,合理确定同公司竞争能力相适应的员工收入水平。规范公司内部分配行为,理顺内部收入分配关系,逐步建立反映劳动力市场价位与公司经济效益和个人绩效紧密挂钩的员工工资决定及正常增长机制。
完善公司薪酬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体现岗位价值和业绩导向的员工薪酬体系,优化与岗位价值评估相匹配的差异化薪酬结构,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合理调整公司内部各类人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收入分配向公司核心科技人才、优秀高技能人才、生产一线员工适当倾斜。
人工成本管理,严格控制公司人工成本,使人工成本水平与公司发展战略和竞争力相适应。按照分类管理的要求,改革工资总额确定方式,功能类、竞争类公司以经济效益为主,收入能升能降;公共服务类公司以社会效益为主,收入能高能低。
合理设定薪酬结构,合理划分基本薪酬(基本工资)和绩效薪酬(绩效工资)的比例,管理人员绩效薪酬所占比例原则上应大于基本薪酬。基本薪酬体现工作年限、岗位责任、岗位技能、岗位强度、岗位环境等因素,并随公司经营状况的改变适当调整;绩效薪酬体现个人业绩与所作贡献,与公司经营效益和个人考核结果紧密挂钩,上下浮动,合理确定收入分配差距。
加大对关键人才的激励力度,积极探索符合专业人才的收入分配制度。根据公司发展战略、行业特点和员工的可承受程度,依法依规建立关键人才中长期激励机制;以实际贡献为评价标准,建立科技创新人才薪酬激励制度,根据科技创新人才承担的科研项目及科技成果转化程度,可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分配方式;建立健全公司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特殊津贴制度,对公司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一定的特殊津贴激励。
运用市场手段调节收入分配,在公司内部分配上逐步引入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按照集体协商等方式,合理确定相关人员的工资水平,更好地发挥市场对劳动力资源配置与公司收入分配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通过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健全收入能增能减机制。要树立起全面薪酬理念、强化人力成本管理。客观看待外在薪酬和内在薪酬的不同激励作用,合理设计外在薪酬与内在薪酬构成,逐步构建科学合理、系统完备的全面薪酬体系。要继续加强对工资总额的动态管控,完善全口径人工成本管控体系,建立人工成本分析和监督预警分析机制,逐步健全工资总额与公司效益、劳动生产率同向联动、能增能减的机制,树立"以能力为基础、以实绩为支撑、以贡献为导向"的薪酬支付导向,逐步弱化学历、证书等与薪酬待遇的关联性;坚持向一线倾斜、向关键人员倾斜的原则,建立薪酬牵引机制,不断提高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联动性,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切实实现工资能增能减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