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人走亲戚,总要带点礼。过去,物资匮乏,也少钱,人们送礼大致是这样:一斤白糖,一个罐头,外加四个烧壳子馍;后来烧壳子馍不拿了,又变成了白糖、罐头、挂面等,亲戚重要点的割几斤肉作礼品。不是每家都送上面这些礼的,只是从其中挑两至三样。今天这家送去了,明天那家又还回来了,然后互相搭配。
村庄人平时不怎么串亲,大家都要挣工分,没有时间,去多了人家也招呼不起,一般都是红白喜事、生日、过年过节或别的什么大事才去的,尤其是过年亲戚之间是要相互走动,要送礼的。
你送礼去,人家也回礼,回礼的方式有多种,家境好一点的,重新置一份相等的礼品,再添一包搭上,算是天大的客气了;一般的家庭,把你送的礼留下,再把别人送的礼回给你;家境不好的,就在你送的礼品中拿出一份,拆了包,拿出一点,或者加上一点,重新换个包装;要不就是你送的基本不动,只拿出一种来,再换一种进去。
在村庄,每家都有很多盛粮食或储物的柜子。过年的时候这些柜子就是贮存礼品的。村里人没有钱,不可能花钱去购买,这些礼品就这么收藏着,等着下次派上用场。这些礼品不怕生虫子,就怕小孩子去偷吃,所以每家的柜子都锁上了,没有柜子的,大人们就用坛子藏在一个小孩子很难找到的地方。
村里有个叫二楞的人,家里很穷,人又抠门,他凭两包礼品走了十四家亲戚,今天送东家,返回了,明天送西家,又返回,包装纸都磨烂了,最后原封不动的回到了自己家里。这件事不知怎么被村里人知道了,大家议论纷纷,说再怎么也要动一动,哪怕添点或减点,再不然也要把包装纸换换。就为这,二楞子是村庄头一个被瞅不起的人。
曾经有一段时间,乡下人走亲戚,是最困难的,那便是"农业学大寨"口号喊得最响的那几年。那年头到处都在战天斗地平田整地,各个关口路道,都有武装民兵把持,稍不注意被逮住了,不仅礼品被没收,而且还要去干平田整地等劳动。
现在经济条件好了,人们腰包鼓了,不过过年走亲戚仍然是要送礼的,只是送礼的式样早已不是以前那样了,超市、商店准备的年货名目繁多、琳琅满目,随时随地都是可以买到,再也不象过去那样储备了。有的人家,嫌送礼俗气,约上所有亲戚友朋聚到一块,然后轮流做东,去时随意带点东西,这样也免了天天家中亲戚友朋吃喝玩乐的麻烦。这样,过年就在你来我往之中,传递着亲情、友情、爱情。